景德镇瓷器品牌化:从“妈妈的怀抱”到全球市场
景德镇瓷器品牌化:从“妈妈的怀抱”到全球市场
近日,江西省景德镇市的“景德镇制”区域品牌保护与再塑案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度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这一消息不仅彰显了景德镇瓷器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也标志着千年瓷都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
品牌化:从“妈妈的怀抱”到全球市场
“景德镇制”品牌出海发布会暨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香港中艺湾仔旗舰店举行,宣告了景德镇陶瓷品牌出海的新征程。此次战略合作得到了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商务局、文旅局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景德镇市政府副秘书长乐忠先生表示,此次在香港举办的展览活动,是借助香港优质国际平台推动景德镇陶瓷走向更广阔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数据显示,2023年景德镇陶瓷出口总额达10.35亿元,同比增长100.7%,其中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现陶瓷出口7.3亿元,占出口总额70%以上,出口国家和地区多达53个。这些亮眼的成绩背后,是景德镇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挑战: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的碰撞
然而,在品牌化进程中,景德镇瓷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少外地瓷商将机器生产的瓷器运到景德镇冒充“本地瓷”销售,扰乱了市场秩序。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由于标准不明、商标管理不够规范等原因,“景德镇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曾被侵权、伪造、冒用现象严重,导致纠纷不断,维权难度大。
此外,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需求之间也存在矛盾。一些坚持传统手工制瓷的艺人发现,他们的作品在价格上难以与流水线生产的大众瓷器竞争,而后者虽然艺术价值不高,但因其性价比高、产量大而更受普通消费者青睐。
突围:政策支持与创新并举
面对这些挑战,景德镇市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积极采取措施,为品牌化发展保驾护航。202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景德镇制”陶瓷保护条例》,从标准建设、使用规范、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为景德镇陶瓷品牌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景德镇已经发布《“景德镇制”陶瓷品牌评价通用要求》和《日用硬质瓷器》《陶瓷酒瓶》《玲珑瓷》3个团体标准。后续还将编制“青花瓷”“釉中彩”“颜色釉”“薄胎瓷”“粉彩瓷”“骨质瓷”“珐琅彩”“日用软质瓷”等系列团标,逐步建立起涵盖全品类、全产业链、全供应链的标准体系。
为解决商标管理乱象问题,《条例》规定由景德镇陶瓷协会作为商标权利人,负责商标授权使用的原则和路径,并要求建立“景德镇制”陶瓷数字化管理系统和陶瓷专用标识,实现防伪溯源。同时,还明确了各类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包括侵犯商标专用权、商业混淆、虚假宣传等,以及违规使用专用标识和不规范行使商标管理权等行为。
未来: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在政策支持和行业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景德镇瓷器正在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据统计,2023年景德镇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50%,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65%。在2024年五一黄金周的前三天,景德镇日均接待游客数量超过百万。在小红书文旅行业的热词排行榜中,景德镇一度跃升至热搜榜第二位,仅次于上海迪士尼,成为热门打卡圣地。
景德镇的创业者们也在品牌化浪潮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王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原本经营艺术瓷生意,但在察觉到景德镇的旅游商机后,果断转做游客生意,目前通过做网约车、包车、将多余的房子出租给民宿机构等,月收入约在2万元左右,远超景德镇在岗职工人月均6685.25元收入。
从“妈妈的怀抱”到全球市场,景德镇瓷器的品牌化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前景可期。在政府、行业和创业者的共同努力下,这座千年瓷都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