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晚: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
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晚: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
2024年12月,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联合国将春节定为法定假日后,“中国年”再次引发国际关注。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场春晚,2025年央视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通过技术创新和文化融合,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创新引领,科技赋能传统文化
2025年春晚首次采用8K超高清制作模式,运用XR(扩展现实)、AR(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该节目以北京中轴线、祈年殿等古建筑为灵感,基于梁思成先生绘制的珍贵手稿,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出令人惊叹的三维立体建筑模型。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晚首次推出无障碍转播,通过AR虚拟技术和AI语音,为视障和听障人士提供贴心服务,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春晚的魅力。
文化传承,创新演绎传统节日
作为当代春节最重要的“新民俗”,春晚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2025年春晚通过歌舞戏曲、创意秀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
在《年锦》节目中,汉、唐、宋、明各朝代的吉祥纹样被搬上舞台,通过虚拟合成技术,上演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时装大秀”。创意水秀《别开生面》则将科技与舞蹈完美结合,展现了春晚舞台的创意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晚特别设置了重庆、武汉、拉萨、无锡四个分会场,通过歌舞戏曲、民族特色等多元艺术形式,展现了祖国各地的春节氛围。这种“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的设计,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营造了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浓厚氛围。
守正创新,展现文化自信
2025年春晚在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以立足时代、深入人民、引领发展的主流文化表达,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形象和中国风采。
从1983年首届春晚至今,春晚已走过43个年头。它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更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25年春晚,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场演出,无疑将为全球观众呈现一个更加自信、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
正如网友所说,春节是“刻在中国人DNA里的仪式感”。随着春节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节日,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