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云植树:守护绿色奇迹
泰山云植树:守护绿色奇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描绘了泰山的雄伟与苍翠。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这座文化名山却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经过70多年的不懈努力,泰山的森林覆盖率从不足2%提升至95.8%,重现了“齐鲁青未了”的壮美景色。
泰山云植树:创新模式助力生态修复
为更好地保护泰山的生态环境,泰山景区于2021年9月30日发起“泰山云植树”活动。这一创新举措通过互联网平台,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参与泰山的绿化事业。
参与者只需通过“泰山云植树”微信小程序进行线上认养,即可为泰山的植树造林和林木养护贡献一份力量。截至目前,已有上千人通过这一平台进行线上捐赠,资金全部用于泰山的生态建设。
古树名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活文物”
泰山现有古树名木18195株,分属24科39种,其中300年以上古树名木1896株。这些古树名木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更是泰山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泰山景区对古树名木实施分级保护,根据保护级别和健康状况,分别采取精准管护、重点管护和一般管护措施。重点古树落实“五个一”管护措施,即一树一档、一树一策、一树一专家团队、一树一管护团队、一树一监测系统。每年,景区投入200余万元,对约3000株次长势衰弱、生长环境差的古树进行保护复壮。
极小种群保护:守护泰山特有物种
泰山不仅是一座文化名山,更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宝库。景区内分布着泰山柳、泰山花楸和泰山盐肤木等极小种群物种。其中,泰山花楸野外仅存1株,泰山柳野外仅存30多株,泰山盐肤木野外仅存72株。
为保护这些珍稀物种,泰山景区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例如,针对泰山花楸,景区建立了不同海拔的育种基地,成功将种子发芽率从万分之三提升至70%以上,目前已人工繁育约2000株。同时,景区还建立了螭霖鱼博物馆,累计增殖放流螭霖鱼70万条,有效补充了野外种群。
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泰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据统计,泰山的鸟类记录从1995年的148种增加到现在的374种。2022年,景区记录到全球最大的青头潜鸭种群,多达1600只。2023年,首次记录到黑头鸫,今年又首次在山里发现了中华秋沙鸭。
泰山景区还联合志愿者、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保护工作。调查显示,泰山昆虫超过2000种,其中新记录种达900种;2023年,新记录泰山蕨类植物13种,72株泰山盐肤木得到初步标记和定位。
“三保障”措施:为企业绿色高效发展保驾护航
为优化营商环境,泰安市生态环境局泰山分局实施“三保障”措施,为企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深化项目服务机制、优化生态环境执法、强化现场监督帮扶,主动靠前服务、全面排查问题、指导帮扶整改,多措并举以环保力量为企业绿色高效发展保驾护航。
泰山的生态修复历程,不仅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更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如今的泰山,不仅是一座自然之山,更是一座凝结着泰山儿女创业历程的奋斗之山、精神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