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抢微信红包,你最怕什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抢微信红包,你最怕什么?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178996352157808
2.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351329
3.
https://legal.gmw.cn/2025-01/26/content_37820482.htm
4.
http://sz.people.com.cn/n2/2024/0322/c202846-40784317.html
5.
https://m.sohu.com/a/822509518_122077424/?pvid=000115_3w_a
6.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41223/herald/196ae5355e0bffa75598690eb60b6a04.html
7.
https://news.ifeng.com/c/8gUghfQi0uB
8.
https://finance.cnr.cn/jjgd/20250125/t20250125_527052816.shtml
9.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120525.html
10.
https://china.bnpparibas.com/zh/anti-tele-fraud/
11.
https://news.dayoo.com/guangzhou/202402/17/139995_54630781.htm
12.
https://gat.fujian.gov.cn/ztzl/fjjffpzxrx/yjxx/202412/t20241209_6589516.htm

2024年4月,四川攀枝花女子王某在浏览网站时发现一家售卖测绘仪器的公司,各方面都符合自己需求,遂通过对方预留的联系方式与客服人员取得联系,客服称私下交易可以节省四分之一的费用。王某信以为真,与之签订所谓的“购买合同”。王某预付定金1.3万余元后,对方却迟迟不肯发货并称还需缴纳手续费、仓储费等费用,遂意识到被骗。

春节前夕,微信红包成为人们传递祝福、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而动,利用微信红包进行诈骗活动。据统计,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平均年龄为37岁,18岁至40岁的占比高达62.1%。因此,了解微信红包诈骗手法,提高防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01

常见的微信红包诈骗手法

  1. 虚假红包链接:骗子会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发布虚假红包链接,诱使用户点击。这些链接往往包含木马病毒,一旦点击,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可能会被盗取。

  2. 需要输入密码的红包:正规的微信红包领取不需要输入密码。如果遇到需要输入密码的红包,很可能是诈骗。

  3. 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红包:这类红包在领取时要求用户输入手机号、姓名、银行卡账号等信息。这是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后台的木马病毒可以趁机窃取银行系统随机发送的手机验证码,随时转走卡里的钱。

  4. 需要转发的红包:在点击此类红包后,页面提示需要转到其他微信群或分享到朋友圈才能领取。利用微信好友链进行传播,让用户大大降低了警惕,很多人出于对好友的信任,点击后继续分享给其他好友。加上红包流程繁琐,让很多人不愿意“前功尽弃”,造成恶性循环,传播量极广。

  5. 带有诱导性转发语的红包:这类红包链接往往会包装成各种容易让人上当的形式,比如一条逼真的语音消息、邀请加群提示、“我已经领到了”等,通过各种说辞诱导用户点击。

  6. 冒充官方的红包:不法分子伪造页面内容,冒充官方,以热点事件为幌子,编造虚假“利好消息”,再以“大额红包”为诱饵,欺骗和诱导用户进行点击。

  7. “现金红包”“AA红包”:警惕写着“送钱”“现金礼包”“AA红包”等字样的红包骗局。此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改动,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为输入密码是在领红包,但实际上却是给对方转账。

  8. 新型的银狐病毒:通过网页版的微信,实时群控你的微信,在你的微信群里添加好友,群发消息。主要发一些诈骗二维码并且下面有一段带有利益引导的话术。诱导一些人进群薅羊毛呀什么的。亲们,清醒点哈,几百个人的群里,你能抢几毛钱。

02

抢红包的心理压力

除了安全问题,抢红包还可能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一些用户表示,如果在群聊中连续几次都没有抢到红包,会感到焦虑和失落。这种心理压力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交压力:在家庭群或朋友群中,如果长时间没有抢到红包,可能会感到自己被边缘化,担心别人对自己有看法。

  2. 期望值过高:看到别人抢到大额红包时,自己会不自觉地提高期望值,当实际抢到的金额远低于预期时,容易产生失落感。

  3. 攀比心理:在一些红包金额较大的群聊中,容易产生攀比心理,过分关注自己抢到的金额是否比别人多。

  4. 时间冲突:为了抢红包而牺牲休息时间,导致生活节奏被打乱,产生疲劳感。

03

电子红包与传统压岁钱的思考

随着电子红包的普及,传统压岁钱的形式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电子红包带来了便利,让身处异地的亲朋好友也能轻松传递祝福;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些担忧:

  1. 财商教育缺失:有家长反映,孩子对电子红包中的金额缺乏直观感受,不利于培养财商意识。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利用压岁钱这一场景,引导孩子学习理财知识,培养正确的财富观。

  2. 仪式感减弱:传统压岁钱往往伴随着拜年、磕头等仪式,这些仪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电子红包虽然便捷,但可能削弱了这种文化传承。

  3. 情感交流减少:面对面递送红包的过程,不仅是金钱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电子红包虽然能跨越距离,但可能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互动。

04

安全建议与心理调适

  1. 提高安全意识: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轻信高额回报的承诺。

  2. 合理设置期望:抢红包只是一种娱乐方式,不要过分在意金额大小,保持平和心态。

  3. 适度参与: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安排,不要为了抢红包而影响正常生活。

  4. 注重真实互动:在享受电子红包便利的同时,也要重视面对面的交流,传承传统文化。

春节抢红包本是一项充满乐趣的活动,但我们需要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保持警惕。通过提高安全意识,合理参与,我们既能享受抢红包的乐趣,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要珍惜传统压岁钱背后的文化内涵,让科技与传统和谐共存,让春节更加丰富多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