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年年有余”的东晋与宋朝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年年有余”的东晋与宋朝故事

引用
大河网
11
来源
1.
https://theory.dahe.cn/2025/01-26/1886036.html
2.
https://cloud.kepuchina.cn/h5/detail?id=7155393961113890816
3.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01-22/doc-inefvcyf7201686.shtml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8F%E6%9C%9D
5.
https://news.66wz.com/system/2024/02/15/105622524.s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4%B8%8A%E5%8F%A4%E5%8F%B2
7.
https://hxdsb.fjdaily.com/pc/con/202402/01/content_341048.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7%92%B0%E5%A2%83%E5%8F%B2
9.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113.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A4%E5%A4%95
11.
http://m.cnwest.com/sxxw/a/2024/12/14/22909901.html

“年年有余”是中国传统祝福语,象征每年都有富足和盈余。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渔业勃兴,江东成为“鱼米之乡”。到了宋代,随着饮食方式的进化,“全鱼”成为宴席上的亮点。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渔民对生活的美好祈愿,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如今,“年年有余”依然是许多地区年夜饭的传统,象征着人们对未来富足生活的期盼。

01

东晋:渔业勃兴与“年年有余”的起源

东晋时期(317-420年),中国南方的渔业开始蓬勃发展。据《晋书》记载,东晋末年,卢循领导的浙东起义军在义熙元年(405年)攻陷广州城,起义失败后,余部退至香港大屿山一带,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香港地区移民活动。这一时期,随着人口的南迁和渔业技术的发展,南方沿海地区的渔业活动日益频繁,为“年年有余”习俗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02

宋朝:饮食文化的繁荣与“年年有余”的盛行

到了宋代(960-1279年),中国的经济和文化达到了新的高度,渔业和饮食文化也迎来了繁荣发展。以温州为例,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考古发现显示,宋代温州人已经广泛食用各种海鲜,包括牡蛎、花蛤、血蚶等。这些海鲜不仅是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节日庆典中的特色菜品。

宋代温州人的饮食习惯和菜品制作方法与现代温州人相似。例如,“洗手蟹”(江蟹生)的制作方法,先把鲜活肥美的梭子蟹洗净去腮切块,再简单地浇上胡椒、酱油、醋、白糖、姜、酒等调味料腌制一下就可以了。据说,宋高宗赵构颇爱这一口。宋代温州人常吃的鱼类包括跳鱼、石首鱼、鲛皮等。跳鱼就是现代温州人口中的“阑胡”,当年已开始拦江养殖。石首鱼指的是黄鱼,为保证食材新鲜,当年就已用上了冰块储存。至于鲛皮,指的则是鲨鱼皮,是贡品级别的海鲜。北宋元丰年间,温州就曾“贡鲛鱼皮五张”。宋人庄绰在《鸡肋篇》还专门提到了其做法,将鲨鱼皮切成细长条,煮为羹,一缕盛作一瓯,相当于现在酒店里的分盅。味道嘛,入口即化,几乎不用咀嚼,有点像喝面片汤。

宋代的饮食文化中,“年年有余”这一习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春节期间,人们不仅食用鱼类,还会在餐桌上特意留下一些剩余的食物,以象征“年年有余”。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对丰收的祈愿,更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富足生活的向往。

03

文化内涵:从渔业到吉祥象征

“年年有余”习俗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的农业文明和渔业活动密切相关。在古代社会,粮食和鱼类的丰收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人们通过祭祀、祈福和象征性的饮食习惯,表达对丰收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这一习俗也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在春节期间,家人团聚、共享美食,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通过“年年有余”的象征,人们希望生活能够持续稳定,家庭和睦,社会安宁。

04

现代传承:从传统到创新

“年年有余”的习俗延续至今,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年夜饭的传统。在现代家庭的餐桌上,鱼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菜品,象征着人们对未来富足生活的期盼。同时,这一习俗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例如,一些家庭会通过制作“年年有余”主题的创意菜品,或者在餐桌上摆放鱼形装饰品,来表达这一美好的祝愿。

从东晋到宋朝,再到现代社会,“年年有余”这一习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饮食习惯,更凝结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这一习俗的延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