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伟人对联故事大全》里的那些趣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伟人对联故事大全》里的那些趣事

引用
人民网
6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rmzk/html/2024-03/01/content_26046560.htm
2.
https://m.diyifanwen.com/#m/http://www.diyifanwen.com/tool/duiliandaquan/161221447099956848773.htm
3.
http://www.xx1919.com/detail/11775.html
4.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439250064814228002/
5.
https://m.zle.com/duilian_7593/
6.
https://wmjy.cn/wsxy/Class5/yldz/List_4.html

《伟人对联故事大全》是一部独特的文化宝典,通过收录多位历史人物的对联故事,展现了他们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其中,毛泽东的对联故事尤为丰富,从青年时期的自勉联到革命时期的战斗联,再到领导时期的纪念联,每一副对联都凝聚着他的思想精华。

01

毛泽东的自勉联:持之以恒的求学精神

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在这期间,他创作了一副著名的自勉联: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这副对联改写自明代学者胡居仁的原作,毛泽东将“苟”改为“贵”,一字之差体现了他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据《毛泽东年谱》记载,毛泽东在床头悬挂此联,以此激励自己持之以恒地学习。他的同学萧三在《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中回忆,毛泽东所记的讲堂录、读书录笔记本多达几大网篮,内容涉猎广泛,包括古诗文、数理、哲学、史地等。

02

毛泽东的巧对:才思敏捷与人格魅力

毛泽东不仅在学业上勤奋,还善于通过对联展现自己的才思和人格。据《走出韶山冲》记载,1909年,毛泽东在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时,为了借阅《世界英雄豪杰传》,与同学萧三进行了一次精彩的对联交流。

萧三提出:“目旁是贵,瞆眼不会识贵人。”毛泽东对曰:“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这副对联不仅展现了毛泽东的才思敏捷,也体现了他面对偏见时的从容与自信。从此,毛泽东与萧三成为终生好友。

03

毛泽东的挽联:关注民生与革命精神

1917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先后有7名同学病逝。在主持学友会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挂出一副挽联:“为何死了七个同学?只因不习十分间操!”这副挽联直指学校不重视体育教育的问题,展现了毛泽东关注民生、敢于直言的精神。

04

毛泽东的对联:革命意志与领袖风范

1917年7月,毛泽东与萧子升结伴远游。在安化县,他们拜访了当地名流夏默庵。毛泽东挥毫写下:“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这副对联巧妙地引用《晋书·晋惠帝本纪》中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为公为私”这一大是大非问题。夏默庵看后自感有愧,对毛泽东以礼相待,并赠送旅费。

05

林则徐的对联:壮志未酬的家国情怀

与毛泽东的对联故事相映成趣的是林则徐的名联。据《伟人对联故事大全》记载,林则徐被贬伊犁时,在兰州黄河铁桥边写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对联体现了林则徐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宽广胸怀和坚定信念。

06

王国维的对联:矢志求索的学术追求

王国维的对联则展现了另一番风采。他的书房挂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副对联不仅是他对个人学术追求的写照,也体现了在动荡时代中知识分子的坚守与追求。

07

结语:对联背后的精神传承

《伟人对联故事大全》中的这些对联故事,不仅仅是文字游戏,更凝结着伟人们的思想精华和人格魅力。毛泽东的对联展现了从青年学子到革命领袖的成长轨迹,林则徐的对联体现了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的家国情怀,王国维的对联则展现了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中的学术追求。

这些对联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伟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今时代,这些故事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