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解析:如何应对春节焦虑?
中科院专家解析:如何应对春节焦虑?
随着春节临近,许多人开始感受到一种特殊的节日压力——春节焦虑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指出,这种现象在年轻人和老年人都很常见,主要源于家庭期待、社交压力和经济负担等多重因素。他建议通过适当“躺平”、增加沟通以及改变过年方式来缓解这种焦虑。如果你也感到春节的压力让你喘不过气,不妨试试这些方法,让这个春节更加轻松愉快。
什么是春节焦虑症?
春节焦虑症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患,主要表现为假期越临近,焦躁烦恼越明显,甚至对过年回家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具体症状包括:
- 消化不良、胃口不好,伴有失眠
- 感觉被压抑、被强迫、被逼入绝境,充满担忧与恐惧
- 心跳加快,头昏眼花,对琐碎繁杂的事情极度烦躁
这种焦虑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 经济压力:置办年货、送礼、发红包等开支让很多人感到捉襟见肘
- 社交压力:频繁的聚会和应酬让人应接不暇,特别是对于内向的人来说更是煎熬
- 家庭压力:来自长辈的催婚、催育、工作问询等让年轻人倍感压力
如何应对春节焦虑症?
1. 适当“躺平”,保持平常心
张侃研究员建议,年轻人可以把过年回家当作一次平常的亲友聚会,享受亲情的温暖。不要过分苛求自己一定要“衣锦还乡”,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同时,老人也应该体谅儿女,不要过度干涉年轻人的生活。
2. 增加沟通,促进理解
“恐归”现象的根源是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的摩擦。张侃认为,年轻一代和父母一辈应该利用春节团聚的机会,坦诚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通过沟通,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压力。
3. 改变过年方式,换个环境体验
过年团聚不一定非得回老家。年轻人可以尝试邀请父母来自己生活的城市小住,或者规划一次全家旅行。环境的改变往往能带来心境的转变,让节日氛围更加轻松愉快。
4.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春节期间,保持规律的作息非常重要。每天安排15分钟的正念呼吸练习或身体扫描练习,可以帮助大脑放松。正念呼吸要求在平静状态下,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身体扫描则是将注意力聚焦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像扫描一样聚焦到哪儿,放松到哪儿。
5. 合理安排时间
提前做好假期规划,包括花费预算、时间安排等。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好地掌控节奏,减少焦虑和紧张。购物的乐趣本身也是节日生活的一部分,但因为购物而增加经济压力就大可不必。
6. 保持健康饮食
节日期间容易暴饮暴食,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油腻。如果感到不适,可以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
7. 适当运动
节后上班,可以和同事聊聊天,缓解工作的疲劳感。工作半小时左右应该休息一下,做深呼吸。根据研究,人的注意力大约持续半小时之后开始减弱,这时适度的休息不但可以提升专注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已经保持很久的姿势。此时,最好的运动就是伸展运动,从肩颈、腰背到四肢,让绷紧的肌肉伸展、拉长。
8. 保持良好心态
接受自己的情绪,不要试图压抑或否认它们,并尝试通过其他喜欢的事物来纾解负面情绪。可以与亲朋好友、同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或许能大大缓解压力。
9. 保证充足睡眠
睡前用热水洗脚,按摩脚心足趾,对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重要医疗效能,尤其是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症状均有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春节是一个充满温情的节日,不应该成为人们的心理负担。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春节焦虑症,让节日回归轻松愉快的本质。记住,最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情绪问题,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自己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