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聚焦: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展现千年瓷都文化魅力
《新闻联播》聚焦: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展现千年瓷都文化魅力
近日,《新闻联播》将镜头对准了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其中御窑厂遗址作为核心内容,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这座千年瓷都的关注。作为景德镇最富历史底蕴的文化地标,御窑厂遗址不仅承载着600多年的皇家瓷器烧造历史,更见证了中国陶瓷文化的辉煌发展。
御窑厂遗址:600年皇家瓷器烧造传奇
御窑厂遗址位于景德镇老城区中心,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历经明清两代542年的皇家瓷器烧造历史。这里曾是故宫95%藏瓷的诞生地,被誉为“瓷国皇冠上的明珠”。漫步其中,108条千年老城里弄、400多年历史的明清窑作群落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在御窑厂遗址考古公园内,一个个考古发掘的旧址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九个大小不一的双曲面拱体建筑组成的御窑博物馆,这里陈列着从地下挖掘整理出来的一件件精美瓷器,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
瓷器珍品:皇家御用的工艺巅峰
正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举办的“御瓷凝瑞——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吉祥动物纹瓷特展”,展出了120件来自御窑厂遗址的明代瓷器珍品。这些瓷器以吉祥动物纹为装饰主题,不仅展现了皇家御用瓷器的精湛工艺,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中,一件宣德青花鹦鹉折枝花果纹盘直径达72.3厘米,盘心绘有鹦鹉啄桃图,取自唐代诗人杜甫《山寺》诗中“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的意境,象征着生机勃勃、自在安乐的生活状态。此外,还有造型奇特的成化青花凤穿花纹鹤颈瓶、目前发现的永乐朝御窑瓷器中器身最高的甜白釉盘口兽耳长颈瓶等珍品,令人叹为观止。
创新展示:让文物“活”起来
御窑博物馆的展示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博物馆建筑主体由8个长度不一、大小各异的多曲面钢筋混凝土拱体结构构成,外观形似传统蛋形柴窑。馆内采用“成品+碎片”的展示形式,通过现代化技术修复出土瓷器,并运用5G、VR、全息影像等技术,让跨越千年的文物得以情景化和可视化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还增设了沉浸式数字光影展、奇趣小剧场《青花瓷》等互动项目,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据统计,2024年初到5月底,御窑博物馆已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其中不乏国际友人和陶瓷爱好者。
文化传承:千年窑火薪火相传
在御窑厂遗址,传统技艺的传承从未中断。徐家窑作为景德镇保留最古老、最完整的柴窑遗址,今年6月再次点火复烧,6000多件瓷器“浴火重生”。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宗鸿新表示:“现在爱好陶瓷的人越来越多,也逐渐年轻化,周末很多年轻人来这里体验,只要大家想学,我们就用心教。”
青花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孙立新一家四代都是御窑厂的工匠,他每天都在这里与往来游客互动,向世界传递中国瓷器的文化魅力。“我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前人的光芒给我们带来的荣耀,同时也鼓励我们更好地把手艺传承好。”孙立新说。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以创新的方式讲述着中国陶瓷的故事,让千年窑火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展现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