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京经济观察:增速放缓背后的转型阵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京经济观察:增速放缓背后的转型阵痛

引用
澎湃
12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43401
2.
https://finance.sina.com.cn/7x24/2025-01-27/doc-inehkyez8781607.shtml
3.
https://www.yicai.com/news/102233782.html
4.
https://gks.mof.gov.cn/tongjishuju/202405/t20240517_3935136.htm
5.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41104/herald/0e379b92608911c1b3e16d958f0b3f5a.html
6.
https://tjj.nanjing.gov.cn/bmfw/njsj/
7.
http://czt.jiangsu.gov.cn/art/2024/6/14/art_77318_11271106.html
8.
https://czt.guizhou.gov.cn/xwzx/czdt/202404/t20240430_84386819.html
9.
https://www.nanjing.gov.cn/zt/jj2025njslh/bgjdlhgjc/202501/t20250114_5055692.html
10.
https://finance.sina.cn/2024-05-22/detail-inavzmue6372193.d.html
11.
https://www.zgjssw.gov.cn/shixianchuanzhen/nanjing/202403/t20240318_8231699.shtml
12.
https://www.joneslanglasalle.com.cn/zh/trends-and-insights/investor/future-development-of-nanjings-new-tech-industry

2024年,南京交出了一份引人注目的经济答卷: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8500.81亿元,同比增长4.5%。然而,在这份成绩单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南京的财政收入增速在全省垫底,仅为0.4%,但总量仍稳居第二。这一看似矛盾的数据背后,折射出南京经济转型的阵痛与机遇。

01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从产业结构来看,南京的三次产业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第一产业增加值331.0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831.06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12338.75亿元,增长5.4%。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显示出南京作为省会城市的现代服务业优势。

工业方面,南京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虽然增幅不高,但较前三季度提升了0.2个百分点,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在37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5.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亮眼,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3%、5.6%、29.2%、10.7%。这些数据表明,南京的工业结构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消费市场方面,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52.75亿元,同比增长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南京作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活力和潜力。

02

增速放缓的深层次原因

然而,南京的经济增速为何会垫底全省?从已有的数据和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工业增速放缓:作为经济总量较大的城市,南京的工业基础雄厚,但这也意味着转型升级的难度更大。特别是支柱产业如电子信息、汽车等受市场影响较大。例如,电子信息产业受国际政治、产业转移和订单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成都制造的笔记本电脑和iPad等电子终端设备产量大幅下降;汽车产业则由于没有抓住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布局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在10年前突破百万产量之后逐渐下降。

  2. 房地产市场低迷: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20.3%,对财政收入造成较大影响。虽然南京不完全依赖房地产,但作为重要产业之一,其下行仍对整体经济产生显著影响。

  3. 政策因素: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增值税等主要税种收入下降,影响了财政收入增速。

03

创新驱动引领未来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挑战,南京正在谋求新的发展路径。2025年南京市两会上,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成为热议话题。

南京提出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体措施包括:

  • 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科技成果数据库,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
  • 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高水平创新平台
  • 设立专项转化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 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人才服务
  • 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
  • 培育脑科学、工业母机等未来产业

这些举措表明,南京正在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

04

结语

南京经济增速放缓,表面上是挑战,实则是转型的阵痛。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南京拥有雄厚的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通过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有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虽然短期内增速放缓,但长期来看,南京的经济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