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芋扣肉:从贡品到家常菜的华丽转身
荔浦芋扣肉:从贡品到家常菜的华丽转身
在广西荔浦,有一道菜是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主角,它就是荔浦芋扣肉。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学科曾说:“在荔浦,逢年过节,亲友相聚,宴席上,荔浦芋扣肉必不可少。”这道从明代流传至今的美食,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见证了从皇家贡品到百姓家常菜的华丽转身。
千年传承的历史渊源
荔浦芋的栽培历史可追溯至上千年之前。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在其《送举老归庐山》中写道:“二千里往回似梦,四十年今昔如浮。去矣莫久留桑下,归欤来共煨芋头。”这句诗中所提到的“芋”,很可能就是指荔浦芋。
荔浦芋真正声名鹊起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当时它被列为广西皇室贡品。而荔浦芋扣肉的起源则要追溯到明代。相传,当年香客将礼佛后的祭品五花猪肉和荔浦芋切片加佐料混蒸,无意中创制了这道鲜香可口的美食。
严谨精细的制作工艺
荔浦芋扣肉的制作工艺承袭了先辈的技艺和配方,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精神。
首先,选用带皮五花猪肉,煮至熟透。在肉皮上刺小孔,涂抹蜂蜜、酱油等,入油锅炸至金黄,再切成薄片。荔浦芋同样需要切片并炸至金黄酥脆。接着,将肉片和芋片涂上豆腐乳、料酒、五香粉、葱姜汁等佐料,腌制两小时。最后,以肉皮贴碗、芋片间隔拼装入碗,经过两小时的蒸制,出锅后用圆碗倒扣,撒上葱末,一道色香味形俱全的荔浦芋扣肉就呈现在眼前。
文化传承与象征意义
2024年,荔浦芋扣肉成功入选“桂菜十大名菜”,其制作技艺也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荔浦,这道菜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民俗饮食文化的核心象征。它与糍粑、腊肉一起,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1996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热播让荔浦芋一举成名,热销全国。如今,荔浦市年种植荔浦芋面积已达5万多亩,总产量达10万多吨,种植及加工销售产值超过20亿元人民币。众多村民凭借种植、加工、销售荔浦芋,制作、销售荔浦芋扣肉发家致富。
荔浦市众多食品企业推出了荔浦芋扣肉真空包装产品,不仅畅销广东、上海、北京、黑龙江、辽宁等省市,还远销海外。自20世纪50年代出口东南亚至今,荔浦芋已销往亚洲及欧美多地。仅荔浦市一家公司,年加工荔浦芋扣肉和荔浦芋肉丸等就达5000万件。
传承与创新的未来展望
面对如此丰厚的历史传承,如何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成为摆在荔浦芋扣肉面前的新课题。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开发芋圆、芋块、芋泥等新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当地酒店大厨、乡村厨师、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在努力传承这门古老的技艺,让荔浦芋扣肉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明代的一道民间小吃,到清朝皇室贡品,再到如今享誉海内外的名菜,荔浦芋扣肉的华丽转身见证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道承载着千年历史的美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书写着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