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年夜饭里的中国味道:从祭祀到团圆的千年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年夜饭里的中国味道:从祭祀到团圆的千年传承

引用
网易
12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JKLTKC0528NCP7.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46328
3.
https://www.gjrwls.com/jinghua/20240206/939610804724957184.html
4.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1/23/content_289672.html
5.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5/0127/c14739-40410071.html
6.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2/t20240223_5734437.shtml
7.
https://news.ycwb.com/2025-01/28/content_53210658.htm
8.
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20240314/d5094ca144814999986c5cf3e8fe5f14/c.html
9.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2/t20240218_5733270.shtml
10.
http://ah.anhuinews.com/fy/sh/202501/t20250124_8202875.html
11.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949533e4b079b6f8b5e585.html
12.
https://www.ctnews.com.cn/guandian/content/2025-01/28/content_170000.html

“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谚道出了中国人对年夜饭的期待与重视。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仪式感的聚餐,年夜饭已经绵延数千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家庭团聚、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01

从祭祀到团圆:年夜饭的历史演变

年夜饭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那时,“年”本义为“谷熟”,是丰收的标志。人们将作物的丰产归功于自然的赐予,于是举办各种祭祀以示感谢。先秦时期的年终大祭被称为“蜡祭”,人们“合聚万物而索飨”,搜罗各种食物作为贡品以敬神祈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多神祭祀逐渐演变为以祭祀祖先为主的腊日祭。《诗经·豳风·七月》中记载:“跻佊公堂,称佊兕觥,万寿无疆。”这里的公堂大概就是汉代《四民月令》中所说的供奉先祖牌位的祖屋,人们在此杀猪宰羊,饮宴团聚,祭祀祖先,祈求福佑。

到了西晋时期,除夕之夜的习俗已经相当丰富。《风土记》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也描述了两湖地区家家户户准备美味佳肴、畅饮守岁的热闹场景。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开封百姓吃年夜饭的场景:“居室华灯皆燃,举家围坐,长者上首,男女分左右,频举杯觞。”灯火通明,亲朋聚集,欢声笑语,好不热闹。明代北京人在腊月廿四祭灶后,各家都会蒸点心、储存过年用的肉,到“三十日岁暮”则互相拜祝,名为“辞旧岁”,共同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02

五湖四海共团圆:各地年夜饭的特色与寓意

各地年夜饭的具体做法有所不同,但都力求丰盛,并于一饭一菜、一汤一羹中寄予了各种吉祥寓意。在南京,人们会准备“十景菜”,用酱姜、瓜、胡萝卜等十种食材细切成丝,以油炒之,寓意“十全大福”。温州人的年夜饭被称为“分岁酒”,席上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十样冷菜,取意“十全大福”。第一道菜通常是年糕,寓意“年年高升”。

江浙一带人家年夜饭最后一道菜必留给八宝饭。八宝饭主料为糯米,拌上糖和猪油倒扣在盘中,加上莲子、红枣、金橘脯、桂圆肉、蜜樱桃、蜜冬瓜、瓜子仁等果料,再撒上红、绿梅丝,颇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热乎劲儿。盘中每一样食物都带着个好彩头,比如莲子寓意婚姻美好,桂圆是团圆,金橘象征吉祥如意,红枣祝福早生贵子,蜜樱桃、蜜冬瓜就是甜甜蜜蜜,瓜子仁祝福平安无灾祸,红梅丝寓意热情进取,绿梅丝则代表添福长寿。

老北京的年夜饭则十分讲究菜式,称为“四四见底”,即四凉菜、四热炒、四肉菜、四汤菜,共十六道菜。除汤外,菜品要“四凉八热”,取意四平八稳。“十六”即幺六,“六”是“顺”,“幺六”谐音“要顺”,希望来年一切顺利。热菜中还得有丸子,寓意团团圆圆,若是“四喜丸子”则更加喜庆。炒菜里也少不了带百合的菜,诸如清炒百合、芦笋百合、虾仁儿百合、腰果百合等,意在和和美美。一条整鱼自然是少不了的,因“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广东客家人除夕夜的“九大簋”也颇具特色。“簋”原是古代祭祀时盛载黍稷的器皿,后来流传于民间,成为极言饭菜之丰盛、筵席规格之高的代名词。九道菜一般以“双鱼、双肉、双头牲”为荤,佐以时蔬,另外还会煲一道好意头的汤。摆盘时蔬菜垫底,荤菜铺面,暗喻“盆满钵满”。出菜时要按照“横三竖三”的形式摆放在八仙桌的中间。八仙桌的座位有大小之分,长者坐于内侧左边,称为“席长”,开席时席长领头用汤匙盛酒,敬天地先人。吃菜时,得先夹中间那碗(簋)菜。待到吃得差不多了,席长便起身主持将中间的菜与下一道菜换位,各种规矩颇是讲究。

03

与时俱进:现代年夜饭的创新与变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夜饭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近年来,预制菜、外卖、上门代厨等新形式的出现,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了更多选择。据统计,2025年春节期间,年夜饭线上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倍,不少餐厅包间早早订满,大厅一桌难求。

年轻人成为年夜饭的“主理人”,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地方特色或“没吃过”的年菜,哪怕是普通的食材,也试图采取新的烹饪方式,在年夜饭的选择和准备上展现出了更加开放、多元和创新的趋势。比如,有人以火鸡面、辣条等作为饺子馅料,也有人上桌“国际菜系”,比如剁椒鱼头意大利面、蒜蓉帝王蟹等。

同时,年夜饭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许多餐厅推出非遗菜品,如便宜坊的焖炉烤鸭、上海红子鸡凤凰楼的盆菜等,让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些酒店还结合地方特色,推出融合地方文化与特色的美食,如兰州的敦煌盛宴,主要菜品灵感源于敦煌文物和壁画,吸引了不少食客慕名而来。

04

不变的传承:年夜饭背后的文化内涵

尽管形式不断创新,但年夜饭的核心内涵始终未变。它不仅是简单的聚餐,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祈福迎新的文化传统。正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中所写:“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境遇如何,年夜饭寄托的是中国人对家庭的眷恋,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从古至今,年夜饭的形式在变,但那份对家的依恋、对团圆的渴望、对未来的期许,始终如一。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无论是在家吃还是去餐馆,只要有家人在,就是最完美的年夜饭。”这份简单而深沉的情感,正是年夜饭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原因所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