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背后的138家公司和卡游如何大赚?
《哪吒2》背后的138家公司和卡游如何大赚?
2025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超60亿元的票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成为国产动画电影新的里程碑。这一成绩背后,不仅是一部动画电影的成功,更折射出中国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本文将从产业链合作、IP授权与衍生品开发、商业模式创新等角度,深入解析《哪吒2》背后的商业逻辑。
138家公司的集体力量
《哪吒2》的成功,离不开背后138家中国制作团队的共同努力。这种大规模的产业协作,展现了中国动画产业的集体力量。
在浙江杭州的艺创小镇,浙江花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咕咚动漫工作室正是《哪吒2》的参与制作企业。花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周建敏介绍,公司有约30人参与到《哪吒2》项目中,主要负责灯光、特效、合成、渲染等工作。他们将火、水、毛发等在特效领域难度较高的画面设计应用到《哪吒2》中,助力中国动画工业通过集众家所长的协作模式,展现对标国际一流的水准。
在咕咚动漫工作室制片人刘敏看来,此次参与其中是与导演团队多年合作积累的信任使然,也是行业对团队专业能力的认可。“当得知这个项目需要突破性的分镜设计时,我们立即调整制作计划,专门抽调核心力量投入创作。在2个月的设计周期中,我们完成了鼎内外大战、龙王对峙等段落的分镜制作。”
这种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协作,不仅保证了《哪吒2》的高质量制作,也为中国动画产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正如周建敏所说:“它向全世界的观众呈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工业化制作水准,以及中国动画电影的故事水准。”
卡游的IP变现之道
在《哪吒2》的商业成功中,卡游的IP授权与衍生品开发模式值得重点关注。卡游通过与《哪吒2》的深度合作,推出了卡牌等周边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卡牌游戏结合,打破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的壁垒。
卡游《哪吒2》卡牌以电影中的人物、场景、法宝等元素为设计灵感,采用精美的插画和精致的工艺,将电影中的经典瞬间定格在方寸之间。同时,卡牌还融入了丰富的玩法,例如角色扮演、卡牌对战等,让玩家在收集、欣赏卡牌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作为文化产品的创作者与传播者,卡游深谙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呈现之道。《哪吒2》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其角色形象与故事背景深深扎根于民间神话传说。卡游敏锐捕捉到这一文化富矿,精心打造的电影收藏卡系列,将哪吒、敖丙等经典角色的英勇姿态、灵动神情细腻呈现于卡牌之上。从线条勾勒到色彩渲染,皆严格遵循电影的美术风格,确保每一张卡牌都是对电影文化精髓的精准提炼与艺术再现,使玩家在收集过程中沉浸于中国传统神话的奇幻世界,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
卡游《哪吒2》卡牌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美的设计和丰富的玩法,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卡游通过与《哪吒2》的深度合作,将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卡牌设计中,例如哪吒的混天绫、风火轮,太乙真人的拂尘等,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和喜爱。
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哪吒2》的商业模式创新,体现在内容驱动和全产业链布局两个方面。影片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同时,通过漫画、短视频、虚拟偶像等多元化布局,以及开放二创授权,成功撬动二次元圈层并制造热点话题,降低了宣发成本,增强了IP影响力。
在衍生品开发方面,《哪吒2》的周边产品从盲盒到「谷子」(二次元周边商品)全面脱销。以灵动创想lab为例,其在品牌小程序的「搪胶大娃」周边发货时间定到6月30日。同样是其官方授权周边的商家集卡社和中信出版集团,在品牌小程序里推出的徽章、立牌、手办、设定集等谷子,都有着不错的销量。
这种全产业链布局的商业模式,不仅提高了IP的商业价值,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卡游通过《哪吒2》卡牌所展现的那样,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可以完美融合,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产业生态的对比与启示
对比《熊出没》和《哪吒》系列的商业模式,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动画电影产业链的发展趋势。《熊出没》系列电影保持着高质量和高口碑,票房连年走高,到2024年,《熊出没·逆转时空》的票房已经接近20亿元。华强方特凭借自身的资金实力和成熟的管理团队,在保证系列开发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不断进行动画制作技术和内容质量的迭代升级。
而《哪吒》系列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光线彩条屋通过投资自己看好的动画制作公司,组建起了一个强大的合作生态。《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深海》的导演田晓鹏、《伞少女》的团队咕咚动漫工作室、《大鱼海棠》的制作团队彼岸天文化……近年走入人们视野的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团队,过半都在彩条屋的品牌矩阵之下。
两种模式各有优势,但都体现了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成熟和发展。它们共同推动了中国动画电影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中国文化的魅力。
风险与挑战:创新与守旧的平衡
然而,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以《白蛇》系列为例,该系列在2024年暑期档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失利。《白蛇:浮生》虽然首日票房达到1.29亿元,但随后票房迅速下滑,最终票房仅突破3亿元,远低于预期的6.62亿元。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剧情内容未能达到观众期待。《白蛇:浮生》在创新和守旧之间摇摆不定,既想保留传统故事的精髓,又想加入现代元素,结果导致剧情显得平淡无奇,缺乏吸引力。这反映出中国动画电影在IP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创新。
《白蛇》系列的案例表明,经典IP的影响力虽然能够吸引“IP粉”入场,但想要带动更多观众走进影院,只能靠影片自身的质量和口碑。在创新和打安全牌之间摇摆,既要又要反而影响了观众的观感,暴露了追光动画在剧情创作方面的不足,严重拖了唯美视效的后腿,进一步深化了市场对于追光动画“技术越进步,编剧越退步”的印象。
作为国内头部动画厂牌,追光动画遭遇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整个国漫市场的困境,随着卷技术超过卷内容,国产动画电影正在逐渐失去对观众的吸引力。这提醒我们,技术只是手段,内容才是王道。只有在技术和内容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动画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一部动画电影的胜利,更是中国动画产业集体努力的成果。从138家公司的产业链协作,到卡游的IP授权创新,再到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布局,都展现了中国动画产业的成熟和发展。
然而,正如《白蛇》系列所揭示的,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创新与守旧的平衡问题。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创新,是未来中国动画电影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涌现,让中国动画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