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户部巷小吃街,哪些美食最值得打卡?网友推荐这10种,好吃还不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户部巷小吃街,哪些美食最值得打卡?网友推荐这10种,好吃还不贵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40651335_120661626

户部巷是武汉著名的美食地标,位于武昌区司门口,东依解放路,西临长江,南枕黄鹤楼,北接都府堤。这条长约150米、宽约8米的小巷,汇聚了武汉最地道的特色小吃,被誉为"汉味小吃第一巷"。从热干面到糊汤粉,从面窝到糯米包油条,每一道美食都凝聚着武汉的历史味道。

户部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因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这里不仅是武汉美食的集中地,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缩影。民间素有"早尝户部巷,宵夜吉庆街"的说法,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1. 热干面

热干面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由汉口长堤街一个名叫李包的人发明。最初是为了防止面条变质,煮熟后摊开并偶然加了麻油等调料,竟意外地创造出了这道美味。

热干面的面条筋道有嚼劲,采用碱制熟面,开水焯煮后淋干水分,再加入特制的芝麻酱、葱花、萝卜干、酸豆角等配料。芝麻酱浓郁醇厚,香气扑鼻,与筋道的面条完美结合,每一口都咸香可口,令人欲罢不能。

户部巷的热干面店中,蔡林记是最有名的一家。每天,这里都会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当地人前来品尝。一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端上来,芝麻酱裹着面条,香气四溢,让人食欲大增。

2. 糊汤粉

糊汤粉作为一道经典美食,是外地游客来汉必打卡的佳肴。糊汤粉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末年,起源于汉口花楼街,最初由码头工人及其家属创立,以低廉的价格和鲜美的口感迅速流传开来。

糊汤粉以鱼糊汤为底,搭配细长的圆米粉。鱼糊汤由江里野生小杂鱼熬制而成,最好是两三寸长的小鲫鱼,去鳞去鳃后洗净熬制,讲究大锅文火,通常需要熬煮一整夜,直至鱼肉脱形、鱼骨几近熬化,汤色乳白、味鲜汁浓。接着,滤汁除渣,加入大量胡椒粉,再用生米粉调糊,最终制成糊汤。米粉则是用籼稻米磨浆制成,洁白细长,口感柔韧有劲。

3. 面窝

面窝是武汉居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早点,起源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当时,汉正街集稼嘴有一个叫昌智仁的人,为了翻新花样,将大米和黄豆磨浆,用特制的边凹中凸铁勺油炸,再撒上芝麻,制成了中间有个窝的饼子,取名“面窝”。自此,面窝成为了武汉大众化且别具地方特色的食品。

户部巷的谢氏面窝,是外地人来到武汉必打卡的经典小吃。谢氏面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谢荣德的炸面窝技艺家传,他在户部巷租下一间小门面固定经营后,面窝声名大噪。谢荣德的面窝配料讲究,使用优质大米和糯米混合磨浆,加入香麻油、葱花、芝麻、姜末等佐料,炸出的面窝色泽金黄、焦脆适度、香酥并重。他还能根据顾客要求,炸制不同焦软程度的面窝,如适合老人的泡软“圈圈”和年轻人喜爱的焦脆“片子”。如今,谢氏面窝已有了更多的创新,如红薯面窝、萝卜丝面窝等,丰富了面窝的种类。

4. 糯米包油条

起初,这道小吃只是简单的糯米包裹着油条,口感较为单调。但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改良,如今的糯米包油条口感更为细腻,风味更为独特,成为了武汉人过早(吃早餐)的优选之一,也是外地游客来到武汉必打卡的美食之一。

在户部巷,有多家售卖糯米包油条的店铺,其中较为知名的有何嫂家的糯米包油条。这家店的糯米包油条,选用优质糯米和油条,搭配芝麻、花生、核桃粉等辅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其口感糯软香滑,油条香酥可口,甜中带咸,层次分明,深受食客喜爱。此外,该店的糯米包油条个头较大,饱腹感强,是许多人过早的首选。

糯米包油条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首先,将糯米洗净蒸熟,油条炸至金黄酥脆。然后,在案板上铺上一层保鲜膜,放上蒸熟的糯米,用勺子压平。接着,放上炸好的油条,撒上适量的芝麻、花生碎和核桃粉,再包裹起来,用手轻轻捏紧成型。最后,将糯米包油条切成适当的大小,即可食用。刚做好的糯米包油条,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咬一口,糯米的软糯与油条的香脆交织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

5. 黄州烧梅

起源于北宋初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选用上等精制白面、桔饼、新鲜花生米、豌豆粉、葡萄干、肥猪肉、糖渍桂花、冰糖等多种配料,制作精细。将面粉反复揉和至不沾盆、案,擀成荷叶似的薄皮,再包入细切成丁或捣碎的馅料,捏成团状。包好的烧梅形似石榴,顶端用食用色素装扮,宛如红梅,因此得名。黄州烧梅既可笼蒸,也可用麻油炸食,口感香甜软糯,饱腹感强。

在户部巷,有多家店铺售卖黄州烧梅,其中不乏历史悠久、口味正宗的店铺。这些店铺的黄州烧梅制作技艺代代相传,保证了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正宗的黄州烧梅,感受其香甜可口、油而不腻的独特魅力。此外,黄州烧梅还因其美好的寓意,如“榴结百子,梅呈五福”,成为了迎亲嫁娶、欢度节日时的必备美食。

6. 鸡冠饺

起源于武汉,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其名字来源于其独特的外形,像鸡冠一样,侧边包裹着肉馅。这种小吃将饺子放入油锅中油炸,炸至色泽金黄,肉馅鲜美,外脆内香,让人食欲大增。在户部巷,有多家店铺售卖鸡冠饺,其中不乏一些老字号店铺。

制作鸡冠饺的过程并不复杂,但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将酵母用30度左右的白糖水化开,倒入面粉中搅拌成絮状,揉成稍软的面团,让其发酵。发酵好的面团排气后,放入冰箱冷藏一夜。接着,将肉馅调好味,放入香葱段备用。然后,将面团揪成小块,用手指扒开,放上肉馅,两面对折,用手指轻轻把边按紧。最后,将包好的鸡冠饺放入油锅中炸熟即可。

在户部巷,鸡冠饺的受欢迎程度极高。每天清晨,就有许多游客和市民排队购买。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对这道小吃赞不绝口。其独特的口感和鲜美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成为了户部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7. 欢喜坨

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是湖北武汉等地的特色传统小吃,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它由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而成。炸熟后的欢喜坨外脆内软,外焦里嫩,色泽鲜艳,吃起来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满嘴芝麻香。这种小吃不仅口感独特,而且甜而不腻,深受食客喜爱。

在户部巷,有多家店铺售卖欢喜坨,其中一些老字号店铺的口味尤为地道。一些传承了数十年的老店,用糯米粉和水搓成圆球,裹上芝麻,温油下锅慢慢炸黄,起锅后倒入另一口有饴糖的锅中翻炒。再起锅转入铺满芝麻的箩筐内簸几簸,这样做成的欢喜坨形如核桃、外酥内软、甜而不腻。这些店铺每天吸引着大量游客和本地居民前来品尝,有时甚至会排起长队。

8. 四季美汤包

四季美汤包创始于1922年,已有百年历史。店名“四季美”寓意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店内不仅有小笼汤包,还有炸春卷、冷食、炒毛蟹、酥饼等多种美食。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其皮薄馅嫩、汤汁鲜醇的小笼汤包。四季美汤包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选用七成瘦、三成肥的鲜猪腿肉,剁成肉泥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再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蒸好的汤包,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七个一笼,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

在户部巷,四季美汤包的店面总是人头攒动,游客和本地居民络绎不绝。这里的汤包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还不断创新,推出了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等多种口味,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求。吃四季美汤包,讲究的是“先开窗,后喝汤,沾着酱料吃汤包”。轻轻咬破汤包的表皮,慢慢吸尽里面的汤汁,再蘸上酱料,品尝汤包的面皮和肉馅,那种鲜美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

9. 黄陂豆丝

户部巷,作为武汉的一条著名小吃街,汇聚了众多地道的武汉美食,其中黄陂豆丝是不可错过的经典小吃。黄陂豆丝的历史悠久,其诞生源于黄陂地区对米和豆的创新结合。制作豆丝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和黄豆或绿豆,黄陂地区盛产优质水稻,当地人为了充分利用食材,将米与豆混合加工,创造出了独特的豆丝。

在户部巷,有多家经营黄陂豆丝的店铺,其中老谦记是其中的佼佼者。老谦记是一家百年老字号,原名为“谦记牛肉馆”,由冯谦伯、冯有权夫妇在1918年创立。店内主打牛肉炒豆丝,选用黄牛眉子肉、优质绿豆和大米精制而成,色泽黄亮,味道鲜美,豆丝既有嚼劲又香嫩可口。除了牛肉炒豆丝,老谦记还提供汤豆丝、枯豆丝等多种做法,价格亲民,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喜爱。

10. 鸭脖

在户部巷,有一种小吃是外地游客必打卡的,那就是鸭脖。鸭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武汉的民间小吃文化。武汉人善于将各种食材转化为美味,鸭脖便是其中之一。起初,鸭脖只是作为鸭肉的附属品,但经过武汉人的巧妙烹饪,逐渐成为了独具风味的特色小吃。

精武鸭脖是武汉鸭脖的代表,其卤制工艺独特,选料精细,经过长时间慢炖,使得鸭脖充分吸收卤汁的精华,味道醇厚而不腻,香辣可口,回味无穷。

在户部巷,有多家经营鸭脖的店铺,其中精武鸭脖专卖店备受推崇。这家店的鸭脖肉质饱满,皮脆肉嫩,每一根都经过精心挑选和卤制。店门口通常会摆着一个大锅,现场卤制鸭脖,香气扑鼻,引人驻足。除了鸭脖,还有鸭锁骨、鸭掌等卤味小吃,同样深受食客喜爱。其受欢迎程度之高,常常可以看到顾客排队等候购买的场景。

麻辣鸭脖

鸭脖 500克;干辣椒 20克;花椒 10克;姜片 15克;蒜瓣 10克;八角 3颗;桂皮 1小段;香叶 3片;草果 1颗;冰糖 20克;生抽 30毫升;老抽 10毫升;料酒 20毫升;盐;鸡精;清水;植物油;

鸭脖洗净,切成适口大小的段,用清水浸泡20分钟以去除血水。干辣椒剪成小段,花椒、八角、桂皮、香叶、草果准备好。

锅中加入足量清水,放入鸭脖、几片姜片和少许料酒,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继续煮2-3分钟后捞出,用冷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分。

锅中倒入适量植物油,油热后放入干辣椒、花椒、八角、桂皮、香叶和草果,小火炒出香味。再加入姜片、蒜片,继续翻炒至蒜片微黄。将炒好的香料推至锅边,放入冰糖,小火炒至冰糖融化并呈现焦糖色。随后倒入生抽、老抽,翻炒均匀。接着放入焯好水的鸭脖,翻炒均匀,使鸭脖均匀裹上糖色和调料。

加入没过鸭脖的清水,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加入适量的盐和鸡精调味。盖上锅盖,小火炖煮约40分钟,直到鸭脖熟透且入味。打开锅盖,大火收汁,使汤汁变得浓稠。期间可以翻动鸭脖,使其均匀裹上汤汁。待汤汁收至合适程度时,关火即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