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探秘凌家滩”考古研学:让青少年在实践中触摸历史
安徽博物院“探秘凌家滩”考古研学:让青少年在实践中触摸历史
2024年12月,一场名为“文明先锋——凌家滩文化玉器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展出399件(套)珍贵文物,其中不乏首次亮相的稀世珍品。这场展览不仅展示了凌家滩遗址的考古成果,更揭示了这一遗址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距今已有5800年至5300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性遗址之一。自1985年被发现以来,凌家滩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被誉为长江下游同时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聚落遗址,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
在凌家滩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类玉器。其中,玉人、玉鹰、玉龙以及玉版、玉龟等文物,不仅工艺精湛,而且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玉版中心圆内琢刻的八角星纹,被学者认为可能与太阳崇拜、天地之神象征或原始八卦有关。而2007年发掘的07M23号墓葬,出土了340余件随葬品,其中包括约210件玉器,被誉为“王者之墓”。墓主人可能兼具“巫”与“王”的双重身份,展现了凌家滩社会的复杂性。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了解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安徽博物院推出了“探秘凌家滩”考古研学活动。该活动以“安徽文明史陈列”史前展厅为起点,通过专业讲解老师的引导,让青少年近距离赏析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在研学过程中,青少年不仅能学习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还能深入了解凌家滩先民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
除了室内参观,研学活动还安排了实地考察环节。青少年将走进含山县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亲身体验模拟考古。通过亲手挖掘和整理文物,青少年不仅能学习考古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枯燥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鲜活体验。
考古研学活动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首先,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通过亲身体验,青少年能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增强文化自信。最后,这类活动还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
安徽博物院的“探秘凌家滩”考古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之旅,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它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感受历史的魅力,传承文化的精髓。这样的活动,无疑为青少年的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