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市群跃升10万亿级,深圳再创新高!
珠三角城市群跃升10万亿级,深圳再创新高!
2024年,珠三角城市群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经济总量第一。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珠三角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的经济实力,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深圳:创新驱动的“经济引擎”
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引擎,深圳2024年GDP达到3.68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位居一线城市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深圳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持续发力。
工业依然是深圳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4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是全省增速的两倍多。其中,电子信息行业表现亮眼,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93.53万辆,使深圳成功跻身“中国汽车第一城”。
科技创新是深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深圳研发投入强度达3.6%,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广东也已抢占先机。该省积极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截至2023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800亿元,在全国占比超过三成;全省人工智能相关企业48.9万家,人工智能产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34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多点开花:珠三角城市的协同发展
除了深圳,珠三角其他重点城市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广州、佛山、东莞GDP总量均超万亿元,中山凭借深中通道等利好因素,经济增速较快,反超江门、茂名。
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充分发挥了综合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优势,推动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佛山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佛山智造”新名片。东莞则借助深圳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业,成为珠三角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创新驱动:珠三角持续发展的关键
珠三角城市群之所以能够持续领跑,关键在于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持续投入。广东2024年预计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6%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
同时,珠三角各城市之间通过产业协同和区域合作,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例如,深圳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东莞和惠州则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形成产业集群,广州则在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具备优势。这种错位发展和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了珠三角的整体竞争力。
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香港、澳门的融入将为珠三角带来更多的国际资源和创新要素;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将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进一步提升珠三角的经济活力。
同时,珠三角各城市也在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如低空经济、无人驾驶、氢能等前沿领域,力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先机。
结语
珠三角城市群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引领和区域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珠三角城市群有望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