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助力农村学校教学升级:从石鼓区云旭山联校的创新实践看乡村教育新路径
乡土资源助力农村学校教学升级:从石鼓区云旭山联校的创新实践看乡村教育新路径
近日,湖南省第二届基础教育创新案例评选揭晓,石鼓区云旭山联校的《用好乡土资源,打造"校+社"思政课堂》案例成功入选,并面向全省推荐。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还为农村学校利用乡土资源提供了宝贵经验。
乡土资源开发:农村教育的新路径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学校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等挑战。然而,每个农村学校都拥有独特的乡土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这些资源不仅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更是教育创新的沃土。
创新实践:从田间到课堂
石鼓区云旭山联校的案例为我们展示了乡土资源开发的多种可能性。学校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担任思政课主讲人;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教育基地;开展"村校共建"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打造田园课堂,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
这种"校+社"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界限,将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学到书本知识,更能深刻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培养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然而,乡土资源开发并非一帆风顺。部分乡村学校与乡土文化脱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乡村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
- 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些乡村学校忽视对乡土文化的传承
- 社会经济变迁影响了乡村文化的传承路径
- 教育评价体系单一,过分追求学科成绩和升学率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开发乡土课程。
教师培训: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传承能力,让他们成为乡土文化教育的中坚力量。
社区参与:建立学校与社区的紧密互动机制,让社区成为教育资源的重要提供者。
课程创新:开发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将乡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内容,采用体验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成功经验:从地方到全国
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开始探索乡土资源开发的新模式。例如,河北省武强县通过"公司+非遗工坊"模式发展年画产业,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还促进了农民增收。贵州榕江县的"村超"现象则展示了乡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的巨大潜力。
这些成功经验表明,乡土资源开发不仅能提升农村教育质量,还能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土资源开发将迎来更多机遇。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农村学校像石鼓区云旭山联校一样,创新教学模式,开发特色课程,让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我们相信,农村学校不仅能培养出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还能为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