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鞭炮齐鸣,空气质量告急
春节鞭炮齐鸣,空气质量告急
2025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将面临一场由烟花爆竹引发的空气污染考验。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预测,从除夕开始,受不利气象条件和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将出现三天左右的中至重度污染过程。
烟花爆竹在带来节日喜庆氛围的同时,也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研究表明,鞭炮燃烧主要产生以下几类污染物:
颗粒物(PM2.5和PM10):这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鞭炮爆炸时产生的烟尘中含有大量细微颗粒,这些颗粒物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二氧化硫(SO2):鞭炮中的硫磺成分在燃烧时会产生SO2,这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对呼吸道有腐蚀作用,同时也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氮氧化物(NOx):烟花爆竹燃烧时还会产生氮氧化物,这些气体不仅对人体有害,也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前体物。
以江苏省为例,春节期间空气质量状况不容乐观。除夕当天,苏北城市空气质量将达到轻度至中度污染水平,其他城市也将以轻度污染为主。到了大年初一,污染程度将进一步加重,苏北城市空气质量可能恶化至中度至重度污染,其他城市也将达到中度污染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除夕夜和初一凌晨这一集中燃放时段,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甚至可能短时达到重度或严重污染级别。
这种污染过程并非偶然现象。据统计,2018年至2024年春节期间,全国平均PM2.5小时浓度峰值超过100微克/立方米,除2022年外,其他年份除夕至初一期间约两成地级及以上城市会出现重污染天气。特别是2024年,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城市遭遇重污染,约四分之三的城市PM2.5小时浓度峰值达到短时重度污染水平。
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春节期间容易出现静稳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容易诱发污染过程;二是烟花爆竹燃放直接导致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其对PM2.5的贡献率可达五成以上,在某些时段甚至高达八成。
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不禁要思考: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这一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或许,寻找更环保的庆祝方式,既能保留节日氛围,又能守护我们共同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