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必读:清晨这3个习惯可能暗藏风险,医生建议这样做
高血压患者必读:清晨这3个习惯可能暗藏风险,医生建议这样做
清晨是一天的开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早起锻炼、喝水等习惯有助于保持健康。但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早晨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本文将为您揭示高血压患者在早起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您更好地管理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清晨血压波动:高血压患者的“隐形杀手”
清晨的血压波动是一个被许多高血压患者忽视的问题。根据医学研究,正常人的血压呈昼夜节律变化,通常在凌晨4点达到最低点,随后逐渐上升,尤其在6点至10点之间达到峰值。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这一时段的血压升高尤为显著,甚至被称为“清晨血压现象”。《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指出,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过度升高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尤其是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在清晨达到高峰。这种血压波动的原因在于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动脉硬化严重,使得血压的自然升高变得危险。清晨醒来时,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加上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容易导致血压迅速上升。
老张的故事
老张是一个有多年高血压病史的社区“早起达人”,每天五点起床跑步。然而,他逐渐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头晕,甚至几次差点摔倒。经过医生诊断,发现他的早起习惯正是导致血压波动、身体不适的“罪魁祸首”。
家庭医生李医生解释道,清晨4点到6点是人的血压最低点,随着醒来和活动,血压会迅速升高,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清晨的血管调节能力较差,突然的剧烈运动只会让血压高得更快,甚至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高血压患者在早晨醒来时,心血管系统还处于低活动状态,猛然起身会导致血压和心率急剧升高,这对血管弹性差的高血压患者尤其危险。猛然起床的动作会引发头晕、眼花,甚至晕厥的情况。
正确做法
为了减少起身时的血压波动,医生建议高血压患者采用正确的“起床法”。当你醒来时,先在床上平躺1分钟,轻轻活动四肢,再慢慢坐起,保持1分钟后再站立。这一过程可以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适应重力的变化和血压的波动,从而避免头晕和心脑血管突发事件。通过这种方式,高血压患者能够更平稳地开始新的一天。
除了避免错误的早起习惯外,高血压患者早晨的血压管理还应包括定时监测血压和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清晨是血压变化最明显的时段,因此在这个时候进行血压监测,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一天的血压波动情况。
写在最后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尤其是清晨的血压控制更需要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避免猛然起床、空腹喝凉水、剧烈运动等错误的早起习惯,采取科学的起床方式、适量运动和规律的血压监测,才能有效降低清晨血压波动的风险。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饮食习惯,高血压患者也可以轻松掌控自己的血压,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