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行车必看:桥梁安全驾驶技巧
冬季行车必看:桥梁安全驾驶技巧
随着冬季的到来,桥梁行车安全成为每位驾驶员必须重视的问题。据统计,冬季桥梁事故率较其他季节高出近30%。为什么桥面更容易结冰?如何安全通过桥梁?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冬季桥梁行车的安全要点。
为什么桥面更容易结冰?
桥面比普通路面更容易结冰,原因在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材质。桥面悬空,冷风可以从上方、下方和侧面同时吹拂,导致热量快速散失。此外,桥梁多由钢筋混凝土建成,这些材料都是热的良导体,进一步加速了热量的流失。相比之下,普通路面只会从表面散热,且地温通常比气温高1.6~2.3°C,因此降温幅度较小。
安全通过桥梁的五大技巧
保持安全车距
在冰雪路面,行车间距应为干燥路面的2-3倍。同时,务必沿着前车的车辙行驶,避免超车、急转弯和紧急制动。停车时要提前准备,少用紧急制动,尽量利用发动机的制动作用控制车速。缓慢行驶和起步
起步时要慢踩油门,保持匀速行驶。需要加速或减速时,油门应缓缓踏下或松开,避免驱动轮因突然加速或减速而打滑。特别是在结冰路面,切忌猛踩油门或急刹车。转弯注意事项
在结冰路面转弯时,要提前降低车速,缓慢转动方向盘。切忌在弯道中突然加速或急踩刹车,否则很容易导致车辆失控。如果必须在弯道中停车,要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在弯道中停车。坡道行车技巧
在结冰的坡道上行车,上坡时要避免中途停车,以免起步困难。下坡时,可以利用低挡位让发动机辅助制动,使车速减慢,避免车辆打滑。手动挡车辆在下坡时,可以使用低挡位配合发动机制动,避免长时间踩刹车导致刹车片过热失效。注意“暗冰”等特殊路况
“暗冰”是一种特别危险的路况,它透明且光滑,肉眼难以察觉,通常在无降雨降雪的情况下形成。暗冰常见于桥梁、立交桥和立交桥下方的路段,尤其是在夜晚或清晨。通过这些路段时,即使路面看起来正常,也要保持高度警惕,适当降低车速。
防御性驾驶提升安全
除了上述具体操作技巧,防御性驾驶理念也是冬季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
- 预估风险:关注天气预报和路况信息,提前规划路线,避开可能结冰的路段。
- 放眼远方:保持足够的观察距离,提前发现潜在危险。通常建议保持6秒以上的观察距离。
- 时刻扫描:循环观察不同方向,避免长时间注视同一方向,保持全方位的警觉。
- 留有余地: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在车群中行驶,确保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空间。
- 引人注目:合理使用灯光、喇叭等信号装置,与其他交通参与者保持良好沟通。
车辆准备与检查
冬季行车前的准备工作同样重要:
- 低温预热:启动前应对车辆进行预热,待发动机温度达到50摄氏度以上再起步。
- 防冻液检查:确保防冻液充足,定期检查,按照产品使用方法正确添加。
- 蓄电池保养:采取措施为蓄电池保暖,确保其正常工作。在严寒天气,蓄电池性能会下降,需要定期检查其状态。
- 清除雾气:使用暖风除雾,并将前车门窗打开一点,有助于快速消除车内雾气。同时注意后窗除雾,以观察车后情况并增强倒车过程的安全性。
桥梁安全不容忽视
2024年2月,广州南沙沥心沙大桥被一艘空载集装箱船撞击,导致桥面断裂,4辆车与1辆电动摩托车落水,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这起事故揭示了桥梁安全的重要性,不仅需要驾驶员谨慎驾驶,还需要加强桥梁的防撞设计和维护。
冬季桥梁行车安全关乎生命,需要驾驶员时刻保持警惕,掌握正确的驾驶技巧。通过了解桥面结冰的特点,掌握具体的驾驶技巧,树立防御性驾驶理念,做好车辆准备工作,我们才能在寒冷的冬季安全通过每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