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尧龙山:四亿年前的海底世界见证者
桐梓县尧龙山:四亿年前的海底世界见证者
在贵州省桐梓县尧龙山镇,有一片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群,这片化石群不仅见证了地球四亿年前的历史,更因其丰富的化石资源和重要的科研价值,成为了地质学界的重要研究对象。近年来,这里正逐步建设成为集科研、科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地学研学基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游客前来探寻地球的历史奥秘。
重要发现:四亿年前的海底世界
尧龙山的古生物化石最早发现于1929年,当时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教授率领曾世英、王日伧、黄汲清等学者沿川黔古道进行地质调查。他们在酒店垭至韩家店一带发现了剖面完整、地层出露好、层次清楚且富含化石的地层结构。这些地层富含笔石、珊瑚、三叶虫、海百合等8个门类的古生物化石,因此被命名为“韩家店页岩”。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尧龙山一带的地层主要由志留系及二叠系地层组成,岩石为海相沉积岩组合系列。从尧龙山山脚的志留系地层(约4.3亿年)到峰顶的二叠系地层(约2.7亿年),跨越了约1.6亿年的地质历史。专家形象地指出,沿着尧龙山的“九千天梯”拾阶而上,每一步石梯都跨越了约5至10万年的地质时期。
科研价值:地质学界的“时间胶囊”
尧龙山的古生物化石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这里的化石保存相当完整和精美,属种丰富,数量巨大,生态极为奇妙,实属世界同时期地层所罕见。特别是链珊瑚、海百合、角石、笔石及腕足等古生物化石十分丰富,是科研和科普的极好天然素材。
1947年,著名地质学家尹赞勋、谌义睿先生详细测量了这里的地层剖面,发现其厚度达395米。丁文江、尹赞勋两位地质学家的系统研究使“韩家店页岩”在国际地质学界声名远扬。建国后,国内外地质学家不断前来考察,采集样品,用不同技术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科普教育:打造地质研学新地标
为了充分挖掘当地地质文化,提高景区的科学文化内涵,桐梓县尧龙山镇正努力建设成为集地质科研科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地学研学基地”。目前,尧龙山镇已创建了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室内科普研学基地,内设古地质生物化石展览馆、化石展品馆,并配备研学工具包40余个。此外,还设有3个室外研学点。
自科普研学基地创建以来,已组织中小学生、游客群体开展地学研学活动累计30余次。同时,当地政府还开展了大量古生物化石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保护古生物化石的意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措施对古生物化石进行保护。
尧龙山古生物化石不仅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人类探索自然、了解地球的重要窗口。随着研学基地的建设不断完善,这里必将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研旅学基地”,大学生的“教学实习基地”,成年人的“科普文化基地”,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地质科学,感受地球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