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热讽”到“冷落”:春晚上的国足变迁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热讽”到“冷落”:春晚上的国足变迁史

春晚曾经是中国足球最不愿提及的“老朋友”。在那个全民守候春晚的年代,中国足球屡屡成为语言类节目的“素材”,从1988年高丰文率领国足首次亮相,到2002年韩日世界杯出线的短暂辉煌,再到近年来的彻底“隐身”,春晚上的足球梗见证了中国足球从“全民关注”到“无人问津”的尴尬转变。

01

90年代:国足的“高光时刻”

90年代是春晚足球梗的全盛时期。1991年冯巩和牛群的相声《亚运之最》中,国足占据了极大篇幅。冯巩发问:“什么最臭?”牛群回答:“中国男子足球队临门一脚,那脚最臭。”冯巩再问:“什么话最伤人?”牛群回答:“有些球迷的话最伤人,中国足球队脚太臭,不如回家卖土豆。”

1993年的春晚,牛群和冯巩合作的相声《拍卖》中,直接请来了国足新任主帅德国人施拉普纳。这是国足时隔近40年后聘请的第二位洋帅,施拉普纳到任后受到了国内球迷的追捧,认为中国足球的春天来了。在相声中,牛群冯巩对施拉普纳的头发进行了拍卖,这根白头发以5万元成交,冯巩调侃道:“发现施大爷脑袋上长的不是头发,长的一脑袋全是金条。”施拉普纳幽默回应希望这笔钱早点发到队里。

1998年的春晚,小品《回家》中,宋丹丹发出灵魂拷问:“中国足球,何日出头?”黄宏回应:“大过年的咋把足球还整出来了,这不给咱添堵吗?”这段对话至今仍被球迷们津津乐道。

02

消失的国足:从“添堵”到“隐形”

进入21世纪,随着国足成绩持续低迷,春晚对国足的调侃开始减少。2008年春晚中,刘流提问:“什么运动看着揪心?”白云抢答:“中国足球!”这几乎成了对国足最后的“嘲讽”。

近年来,春晚中几乎不再出现国足的身影。2010年国足在东亚四强赛上3-0大胜韩国,这一难得的胜利也仅在小品《不能让他走》中被简单提及。此后,国足在春晚中彻底“消失”。

这种消失背后,反映了中国足球在大众心中的地位变化。从90年代的“全民关注”到如今的“无人问津”,从“添堵”到“隐形”,这种转变不仅是对国足成绩的反映,更体现了社会对其关注度的大幅下降。

春晚上的足球梗变迁史,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足球的尴尬处境。从曾经的“全民运动”到如今的“边缘化”,从“热讽”到“冷落”,这种反差或许正是中国足球需要深刻反思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