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碑字成语背后的故事:口碑载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碑字成语背后的故事:口碑载道

引用
三联生活周刊
9
来源
1.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236482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932727
3.
https://m.qidian.com/ask/tqbjdqbxabpcl
4.
http://www.zooee.cn/cidian/1163260.html?ivk_sa=1023345p
5.
https://cy.hwxnet.com/view/paofpfieamdacijp.html
6.
https://m.gdlsgz.com/shiwen/chengyu/22781/
7.
https://www.jxsfjxh.cn/a/1687714914584154113
8.
http://www.chunzang.com/wudenghuiyuan/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A%B7%E4%B9%BE%E7%9B%9B%E4%B8%96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这句流传千年的禅语,出自宋代禅宗经典《五灯会元》。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劝诫,更蕴含着深刻的禅理和文化内涵。

《五灯会元》是一部重要的禅宗史书,由南宋僧人释普济编撰,全书共20卷。它将五部重要的禅宗灯录合为一书,系统地记载了禅宗自六祖慧能以来的传承谱系和禅师语录。在禅宗史上,这部书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禅宗的百科全书”。

“口碑载道”这个成语,正是源自《五灯会元》中的这句话。表面上,它形容一个人的声誉之好,如同刻在碑上的文字一样,被人们广为传颂。但如果我们深入禅宗的语境,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更深层的哲理。

在禅宗看来,真正的功德和声誉,并不在于外在的碑文或形式,而在于人心的认同和流传。这与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禅宗强调“心即是佛”,认为一切修行和证悟都应在内心完成,而不是依赖外在的形式或文字。

这种对“口碑”的重视,也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碑”的态度上。在中国历史上,碑刻不仅是记录历史的载体,更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从秦始皇的峄山刻石到唐代的《多宝塔碑》,无数碑刻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石碑有的已经风化,有的则散落民间,而真正流传至今的,往往是那些刻在人们心中的“碑”。

这种对“碑”与“口碑”的思考,也在清代碑学的兴起中得到了新的诠释。碑学主张突破传统帖学的局限,转而学习古代碑刻,强调书法的古朴、拙稚之美。这种转变,不仅仅是书法风格的变迁,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解读。

在当今社会,“口碑载道”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评价者,真正的声誉不再取决于官方的表彰或权威的评价,而是取决于普通人的口口相传。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甚至一个人的声誉,都建立在大众的口碑之上。这与禅宗所强调的“心即是碑”不谋而合。

从这个角度来看,“口碑载道”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智慧。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声誉和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表彰,而在于人心的认可。正如《五灯会元》中所说:“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真正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