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防咳小妙招:对抗感冒和流感
秋冬防咳小妙招:对抗感冒和流感
秋冬季节,感冒和流感病毒肆虐,咳嗽成了很多人难以避免的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缓解咳嗽?除了及时就医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妙招也能帮上忙。比如多喝水、充分休息、吃蜂蜜舒缓喉咙等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咳嗽症状。此外,减少吸烟或戒烟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记得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严重不适,请尽快咨询医生。
秋冬季节咳嗽的常见原因
秋冬季节,咳嗽是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感冒和流感。感冒通常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没有或仅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如发热等,且传染性相对较弱,多呈散发状态。而流感由流感病毒所致,虽然以上呼吸道症状起病,但多数患者高热、畏寒、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比较突出,传染性强,易致大流行,老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且有导致死亡的可能。
除了感冒和流感,过敏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胃食道反流病等也可能导致咳嗽。因此,如果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较重,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获得针对性治疗。
日常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流感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当人体再次接触到流感病毒时,这些抗体就可以发挥作用,预防感染或者减轻感染后的症状。每年的流感疫苗成分会根据流行的病毒株进行调整,所以建议每年都接种。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65岁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的人群;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的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59月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戴口罩,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必须前往,最好佩戴口罩。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和接触公共物品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
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多喝水;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之间。避免大鱼大肉,饮食清淡,每天多吃新鲜果蔬,莲藕、山药、百合粥、梨等食物,有助抵御秋燥。及时补充足量水分,能有效防止嘴唇干裂。成年人每天至少摄入1500~1700毫升水,儿童不低于1200毫升。吃点酸味的食物,比如柑橘、山楂、葡萄、柚子等,有助于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柠檬、橙子等;补充维生素D和锌;避免油腻食物,多吃五谷杂粮。维生素C:每天两次500mg。这个保守了,感冒了可以补到2000mg,观察肠胃反应。锌:20-50mg/天,饭后吃。不要过量补。个人用的氨基酸螯合锌。
生活调理和食疗方案
食疗方案:
- 白萝卜雪梨水:适合热咳,痰黄粘稠,难以咳出。将白萝卜和雪梨切块,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5分钟,可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 蜂蜜柠檬水:蜂蜜的滋润加上柠檬的维C,既能滋养喉咙,又有抗菌消炎的作用。早上饮用蜂蜜柠檬水,蜂蜜的滋润加上柠檬的维C,既能滋养喉咙,又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 大蒜蒸水:小孩取2
3瓣,大人取57瓣。大蒜剥皮拍碎,放入碗中,加2/3的水,一颗冰糖隔水蒸,水开之后转小火继续蒸15分钟,早晚各一次,2~3天可缓解 - 罗汉果茶:罗汉果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将罗汉果敲碎,用开水冲泡饮用。
- 冰糖炖雪梨:雪梨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加上冰糖的滋润作用,对缓解嗓子痒、有痰的症状非常有效。将雪梨去皮切块,加入冰糖和水一起炖煮,香甜可口,既能享受美食又能缓解不适。
- 红枣银耳羹:红枣和银耳都是润肺养生的好食材,搭配在一起既能滋补身体又能缓解嗓子痒的症状。将红枣和银耳一起炖煮成羹,口感滑嫩,味道甜美,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生活调理:
- 垫高枕头睡觉:晚上平躺睡觉时,呼吸道偏塌陷,加上周围器官和组织的压力。咳出异物或黏液的难度加大,咳嗽增加。此时可以多垫几个枕头来抬高头部,让呼吸道变成一个斜坡面,避免粘液滞留在呼吸道刺激咳嗽感受器。
- 保持室内温暖湿润:尽量保证室内温暖且湿润(湿度50%~60%),能让自己尽可能避免咳嗽。外出的话可以将口罩戴上,避免室外寒冷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鼻子。
- 睡前用温开水漱口:睡前用温开水漱口,可以去除喉咙处的粘液,缓解咳嗽。睡前多漱几次,对喉咙肿痛也适用。
- 多喝温的流体:淡茶、柠檬水、温水等都很好。可以给身体补水,稀释呼吸道的粘液,促进痰液的排出。
- 润喉糖:咳嗽时含姜片、佛手果、胖大海等食物可以止咳, 西瓜霜等润喉糖也能舒缓喉咙、减轻气道敏感性,减轻咳嗽及咽部不适。
中医调理和保健
温补食物:食用温热食物,如腊八粥、腊八蒜等;及时补充气血和津液。从现在起储存阳气,才能为过冬做好准备,粥便是此时调节脾胃的好食物。立秋后每天早晨喝一碗粳米粥,既可防御秋凉,又能和胃补脾。若在粥中加入梨、胡萝卜、南瓜、百合等润肺的食物,还能起到益肺润燥的效果。多喝热粥还有助人体发汗、散热、祛风寒,尽快缓解感冒。
养肺小习惯:
- 情绪稳定:长期不好的情绪可能会使肺气郁结,影响肺部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肺部的调养。
- 作息规律:每天的睡眠时间尽量保持在8小时左右,良好的睡眠,身体能保持更好的活力。
- 深呼吸:可以增加肺活量,排出肺中的废气和杂质,还可以放松身心。
- 穴位按摩:按揉手腕上的“太渊穴”以及脖子上的“廉泉穴”,有助于缓解喉咙不适。
- 蒸汽吸入法:在浴室里泡个热水澡,或者用热水倒入脸盆,头上盖一条毛巾,进行蒸汽吸入,可以有效缓解喉咙痒和干燥。
中医调理:
- 早晚用温盐水漱口:温水能够缓解喉咙的干燥感,帮助清除喉咙里的痰液。建议每天早晚用温盐水漱口,既清洁又舒缓。
- 使用罗汉果、百合等润肺食材:罗汉果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功能。百合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生津养阴的效果。
- 适度运动:适度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但运动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爬山、打太极拳等,中青年人可打球、跑步、游泳等。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打坐闭目养神,做到动静结合。
特别提示
- 药物使用:如果咳嗽实在严重,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进行止咳。如果有浓痰的情况下,也可以咨询医生使用化痰药。但需要注意,化痰药通常不与止咳药一起使用,具体药物的使用遵医嘱即可。
- 就医时机:如果咳嗽持续时间较长(如超过2周)、症状较重或伴有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获得针对性治疗。
- 注意事项:在使用药物和食疗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过敏反应。特别是儿童和老人,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
通过以上这些日常预防措施和生活调理,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秋冬季节的咳嗽。但请记住,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