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年俗 品年味|除夕守岁
知年俗 品年味|除夕守岁
除夕,又称大年夜,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千家万户共同守岁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共进年夜饭,大人小孩一起守岁,这是属于中国人的不眠夜。
除夕的定义与特殊年份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共进年夜饭。这一天,大人小孩还要一起守岁,这是属于中国人的不眠夜。
你发现了吗?2025年至2029年的连续5年都没有年三十,也就是说,过了腊月二十九,就直通大年初一。这几年的年三十都去哪儿了?如果腊月正巧碰上农历小月,就是29天,则没有腊月三十(民间俗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没有了年三十,过年就会失去灵魂吗?不会!岁末的最后一个晚上,民间习惯称为“除夕”。除夕,不仅是家人们的团聚时刻,更是辞旧迎新的重要日子。因此,不管腊月是29天还是30天,它都是农历年的末尾,其团圆之意仍旧在,且已经是约定俗成,不会影响除夕的存在。
除夕的主要习俗
1. 吃年夜饭
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对一家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一顿晚餐。一年一次的年夜饭,是全家都要动员的大餐,家家户户都会摆上寓意吉祥的菜品: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类(寓意年年有余)、汤圆(寓意团团圆圆)、莲藕(寓意聪明)等菜品以求新年吉利。
年夜饭,吃的是喜悦,品的是亲情,缕缕饭香中闻到的是家的味道。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2. 贴春联、贴窗花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一般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增加节日喜庆的气氛。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3. 祭祖
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古时,这种礼俗很盛行。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
4.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5.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通宵守岁,寓意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都驱走,期待来年吉祥如意。直至今日,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守岁的真正意义,还在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精神上给人们增添新的信心与力量。
关于除夕的诗
鹧鸪天·丁已除夕
宋·赵师侠
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
春见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
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
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钦州守岁
唐·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夕的注意事项
人们在除夕到来时,一面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扫卫生,以驱疫病、除恶鬼。民间流传除夕的七大禁忌——
- 福字不能倒贴,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福字应该正贴。福字倒贴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
- 如果是自家大门对准邻居家大门,那么,务在自家大门口外面的门框上挂两个中国结,以趋利避害。
- 忌倒污水、倒垃圾、丢弃杂物、扫地、洒水、随地便溺。据说这样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就会降祸于人。
- 不论是否守岁,屋里的灯都不要关,要彻夜不灭,寓意来年前途光明。
- 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
- 忌说不吉利的字眼。
- 过年期间鱼是必备菜,曰“有余”。吃鱼时,应将头尾留下不吃,这样就表示来年不仅有吃穿,还有剩余。
旧岁到此夕而除,明天即将迎来崭新的篇章。今日除夕,祝你和家人蛇年大吉、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