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笔下的宣城秋韵:从古诗到现代旅游胜地
谢朓笔下的宣城秋韵:从古诗到现代旅游胜地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山积陵阳阻,溪流春谷泉。”这是南齐著名诗人谢朓在《宣城郡内登望》中描绘的宣城秋景。千年前的某个秋日,时任宣城太守的谢朓登上城楼,远眺四周的山水,留下了这流传千古的诗句。如今,当我们再次漫步于宣城的秋日街头,仿佛还能感受到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留下的足迹。
谢朓笔下的宣城
谢朓(464-499),字玄晖,是南齐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他出身于陈郡谢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出任宣城太守,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创作了大量优秀诗歌,也将他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峰。因此,后人又称他为“谢宣城”。
在谢朓的笔下,宣城的秋天是壮丽而苍茫的。他的《宣城郡内登望》中写道:“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山积陵阳阻,溪流春谷泉。”这四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宣城的全景图:寒意渐浓的城市,远处的树木呈现出一片苍茫的景象,陵阳山的山势险峻,春谷溪的泉水潺潺流淌。谢朓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宣城的自然美景和季节特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现代宣城的秋日风光
千年后,当我们再次走进宣城的秋天,会发现这里的美景依然令人陶醉。皖浙天路、青龙湾度假区、方塘乡落羽杉湿地公园等地,都是感受宣城秋韵的绝佳去处。
皖浙天路是一条串联起无数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公路。秋天的皖浙天路,仿佛被大自然的画笔染上了五彩斑斓的色彩。公路两旁,层林尽染,山核桃树等各种树木交织在一起,金黄色的秋叶随风飘舞,让人陶醉在这秋天的童话世界里。目前,皖浙天路的山核桃树在这次降温当中已经迎来了最佳观赏期。
青龙湾度假区位于宁国市东部,是皖南川藏线的东入口。这里拥有绵延的河流、壮阔的水库,森林覆盖率高达97.5%,杉树、松树等近700种动植物让青龙湾颇有种世外桃源的意境。深秋时节,层林尽染、五彩斑斓,恰似一幅秋日的五彩油画,连绵山体的青翠间交杂着枫叶、红杉、银杏,五彩缤纷,十分夺目。湖上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座岛屿,群岛曲峡、游人即可乘坐游船来一场环湖之旅,十分惬意。
方塘乡落羽杉湿地公园位于宁国市方塘乡,深秋初冬,两千余亩的落羽杉林进入最佳观赏期,两千多棵红杉树整齐地长在水中,树叶逐渐变红、深红、火红,格外靓丽。站在观景台上,看红色树木与蓝天碧水青山相映,似醉了大地,亦醉了天空。也可以选择乘坐游船,近距离观赏红艳似火的林中,仿佛误入仙境,壮观又美艳。
古今对比,感受宣城秋韵的传承
对比谢朓时代的宣城与现代宣城,我们会发现,虽然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自然美景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韵味。谢朓笔下的“寒城”、“平楚”、“陵阳”、“春谷”,在现代宣城依然能找到对应的影子。皖浙天路的秋色,仿佛是古代山水画的现代版;青龙湾的湖光山色,让人联想到谢朓诗中的“溪流春谷泉”;方塘乡的红杉林,则是大自然最绚丽的调色板。
谢朓笔下的宣城秋韵,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从南齐到现代,从谢朓的诗句到今天的旅游胜地,宣城的秋天始终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古代的文人墨客,还是现代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宣城,不妨沿着谢朓的足迹,去感受这片土地上的秋日诗情画意。无论是站在皖浙天路上远眺群山,还是坐在青龙湾的游船上欣赏湖景,亦或是在方塘乡的红杉林中漫步,你都会发现,这里的秋天,真的如谢朓所写的一样,充满了诗意与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