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伤肝,如何预防酒精性肝病?
酒精伤肝,如何预防酒精性肝病?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60万人因酒精消费而死亡,其中16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70万人死于伤害,30万人死于传染性疾病。在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酒精性肝病是最主要的健康隐患之一。
酒精性肝病:肝脏的隐形杀手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酒精在肝脏内的代谢过程有关。当酒精(乙醇)进入人体后,90%以上在肝脏代谢,首先被分解成乙醛,乙醛再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最终排出体外。这一过程中,乙醛对肝细胞膜具有很强的损伤作用,是酒精导致肝损害的关键因素。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脂肪堆积,形成酒精性脂肪肝。如果继续饮酒,肝脏的炎症反应会加剧,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肝脏疾病,会引起门静脉高压、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大大增加了肝癌的发生风险。
酒精性肝病的预警信号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患者可能仅有食欲减退、肝区不适、乏力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 腹胀:酒精肝引发低钾血症、胃肠胀气、腹水或肝脾肿大,因此很多有“啤酒肚”的人都容易得酒精肝。
- 腹泻:肝病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导致腹泻。
- 发热: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引发内生致热原的产生,作用于大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引发发热。
- 出血:酒精肝导致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容易引起牙龈、鼻腔等部位出血。
- 黄疸:肝功能受损,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皮肤、巩膜黄染。
严重者还可出现肝衰竭,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肝性脑病症状。
预防胜于治疗:远离酒精性肝病的科学指南
戒酒是首要措施:对于已经有饮酒习惯的人,减少饮酒量、控制饮酒频率是首要措施,最好能够完全戒酒,尤其是那些已经出现肝脏问题的患者。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肝脏的代谢和解毒能力,减轻肝脏负担。日常饮食应以素食、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宜清淡、忌油腻、富营养、易消化为原则。少食多餐,禁忌生冷、甜腻、辛热及生痰助湿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常吃奶类、豆类,清淡少盐膳食,并注意补充含维生素B、C、K及叶酸类较多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
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等,可以早期发现肝脏的异常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长期饮酒和素有肝脏或者消化系统疾病的人而言,更要做好定期检查。
避免危险因素:肥胖、嗜肝病毒感染等会增加酒精性肝病的风险,需要积极控制体重,预防病毒感染。
重视营养支持:酒精性肝病患者需良好的营养支持,应在戒酒的基础上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并补充维生素 B、维生素 C、维生素 K 及叶酸。
结语
酒精与肝脏健康息息相关,我们不能对其危害视而不见。敲响肝脏的警钟,让我们重新审视饮酒这一行为,为了肝脏和整体健康,做出明智的选择。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保护肝脏健康,就是守护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