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潮汕英歌舞:非遗传承的创新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潮汕英歌舞:非遗传承的创新之路

引用
中国经济网
8
来源
1.
http://views.ce.cn/view/ent/202501/14/t20250114_39265466.shtml
2.
http://news.youth.cn/jsxw/202406/t20240608_15301287.htm
3.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16/doc-inefesvu7193810.shtml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42198
5.
http://paper.people.com.cn/zgcsb/html/2024-02/19/content_26042510.htm
6.
http://www.jieyang.gov.cn/jyjyj/gkmlpt/content/0/883/mpost_883674.html?ecbimglnglfkfkng?aaaaaaiekfkngdje#169
7.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_org.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cid=619816547447214080!!wm_id=cf2c3abd716d41c7ae0c038280d88edb
8.
https://zy.gdedu.gov.cn/studio/index.php?id=7213&r=studio/class/info&sid=828

2024年春节期间,来自广东潮汕地区的英歌舞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火遍全网,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百亿次,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民间街舞”。这项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传统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功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然而,在这轮“出圈”热潮背后,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歌舞,正面临着地区局限性和年轻一代参与度不足的传承困境。

01

英歌舞:潮汕文化的独特瑰宝

英歌舞是潮汕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之一,主要流行于广东的普宁、揭阳、惠来、潮阳、陆丰、潮州以及福建漳州等地。其表演内容取材于《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的故事,融合了南派武术、戏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华战舞”。

英歌舞的表演阵容庞大,通常分为前棚、中棚、后棚三部分。演员们身着古代武士装束,手持短木槌或鼓,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跳出刚劲有力的舞步。最引人注目的是领头的“时迁”角色,他手持长蛇,在队伍前指挥穿插,象征着机智灵活的蛇年生肖。

英歌舞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潮汕人民崇尚英雄、追求正义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对平安、丰收的美好愿望。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这项传统艺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02

传承困境:传统艺术的现代困境

尽管英歌舞在2024年春节“出圈”,但其传承之路仍充满挑战。正如一位英歌队教练所说:“万变不能离其宗。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创新,都是为文化服务、为传承助力,都不能改变艺术内核。”这句话道出了传统艺术传承的核心难题:如何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吸引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关注?

03

创新传承:非遗文化的新生之路

面对传承困境,各地纷纷探索创新传承模式,让英歌舞以全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校园教育:培养未来的传承者

校园教育成为传承英歌舞的重要阵地。在广东揭阳,普宁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李泓贤团队以“潮汕英歌舞IP品牌——非遗英歌舞IP创意在服装当中的应用”为参赛项目,荣获中国纺织服装创新创业大赛“双创风采奖”。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英歌舞的艺术魅力,更为其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深圳福田区上步中学则将英歌舞引入校园课程。学校邀请英歌舞非遗传承人吴剑杰为学生授课,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校长李红梅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让孩子们有机会去传承非遗,是我们教育者的职责。”

数字化创新:让非遗“潮”起来

数字化技术为英歌舞插上了科技翅膀。2025年春节前夕,大型民族舞剧《英歌》在广州首演,创新性地融合了现代舞台艺术手法,获得观众广泛好评。更令人惊喜的是,网龙网络公司旗下经典游戏“魔域”IP与英歌舞展开跨界合作,将游戏中的幻兽技能融入英歌舞表演中,并推出相关非遗纪录片。这种创新组合不仅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也让游戏成为非遗传承的全新载体。

文创开发:让非遗融入日常生活

文创产品的开发让英歌舞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昆戏人物造型系列产品到多功能极简皮影书架,从“徽班进京”系列文具到各类非遗主题服饰,这些充满创意的文创产品让非遗文化以更亲民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旅游融合:让非遗“活”起来

将英歌舞融入旅游项目,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2025年春节期间,潮汕地区安排了超过100场英歌舞表演,从腊月十六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精彩演出。其中,2月2日在潮阳区千年古塔文光塔广场举办的“英歌嘉年华活动”最为瞩目,近30支英歌队和醒狮队参与巡游展演,为市民游客送上热烈的新春祝福。

04

未来展望:非遗文化的生命力

英歌舞的传承创新之路,展现了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通过校园教育、数字化创新、文创开发和旅游融合等多元化手段,这项古老的艺术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正如一位专家所说:“非遗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创新。只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非遗传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年轻一代的积极参与。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更多像英歌舞这样的非遗瑰宝,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为中华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