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健委教你科学应对鱼刺卡喉
北京市卫健委教你科学应对鱼刺卡喉
秋冬季节正是吃鱼的好时节,但鱼刺卡喉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北京市卫健委网站详细介绍了如何正确预防和应对鱼刺卡喉的问题。文章指出,在遇到鱼刺卡喉时,不要盲目采用喝醋、吞饭团等土办法,这些方法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情况。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冷静,尝试轻轻咳嗽或喝水,如果无法解决应及时就医。此外,吃鱼时要小口慢咽,避免饮酒聊天分心,以减少鱼刺卡喉的风险。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己。
从一个惊心案例说起
2024年12月,46岁的胡先生在浙江桐庐打工,一天下班后和朋友喝酒吃饭,点了一道最爱吃的红烧鱼。他一口酒一口鱼,一边聊着天,好不惬意。突然,他感到一块尖刺卡在喉咙。“吃鱼老司机”便开始猛吞蔬菜、猛喝水······一顿操作下来,刺痛的感觉并无缓解,到了晚上反而胸部疼得厉害。就这样拖了一天多后,实在难以忍受的他终于去了医院就诊。
医院在为他做了检查后发现,一块巨大的鱼刺卡在食管,而且已经发生了食管穿孔、心包积血等,医生让他马上转院治疗。胡先生第一时间被转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检查发现,鱼刺的前段已经扎上心脏。所幸,鱼刺只是扎在心脏表层,还没有深入心肌,在心胸外科医生团队的配合下,鱼刺一点一点被取了出来。这是一片巨大的扇形不规则鱼骨片,约4厘米长,3厘米宽,一头还带着尖刺。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鱼刺卡喉绝不是小事一桩,错误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那么,当鱼刺卡喉时,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这些“土方法”为什么不可取?
- 喝醋真的能软化鱼刺吗?
许多人认为喝醋可以软化鱼刺,使其更容易排出。但实际上,醋的酸度不足以在短时间内软化鱼刺,而且过量饮用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或其他问题。
- 吞饭团、馒头真的能把鱼刺带下去吗?
吞咽饭团、馒头等非但无法带走鱼刺,反而易将鱼刺挤压到粘膜组织或更深的食道,出现食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将“开胸取刺”。
- 用手指、筷子抠刮取刺安全吗?
通常咽喉卡刺会带来不适感,人们下意识会用手抠刮或用筷子搔刮喉咙,这可能会导致鱼刺更深地卡在喉咙里,甚至刺破喉咙或食道黏膜。
- 剧烈咳嗽、催吐有用吗?
有人企图用这种方法将鱼刺“震出来”,但此举效果不佳且会将鱼刺挤压推深。
-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吗?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针对气道异物出现梗阻窒息的急救方法,但鱼刺一般卡在口咽、喉咽或食道,这种急救方法对鱼刺卡喉不适用。
遇到鱼刺卡喉,应该怎么办?
- 第一步:保持冷静,停止进食
一旦发现鱼刺卡喉,立即停止进食,避免进一步刺激喉咙部位,防止鱼刺移位。
- 第二步:尝试轻咳
轻微的咳嗽可以帮助清除浅表处的异物,但如果鱼刺已经嵌入较深的位置,剧烈咳嗽不仅无效,还可能使鱼刺更加深入,增加取出难度。
- 第三步:检查是否能看到鱼刺
如果鱼刺卡在肉眼能见到的较浅位置,可用镊子夹出,但最好去医院让医生用专业设备取出。
- 第四步:及时就医
如果鱼刺很大很硬,感觉颈部、胸部刺痛感强烈,一定前往正规医院就诊,防止鱼刺刺入主动脉等更危险的情况发生。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如电子喉镜、CT扫描)以确定鱼刺的位置,并使用合适的专业器械取出异物。
如何预防鱼刺卡喉?
- 细嚼慢咽
吃饭时保持专注,专心吃鱼才是正经事。不要边吃边聊,避免因为分心而忽视了鱼刺的存在。
- 选择少刺的鱼类
选购和烹制时,可优先考虑刺少或无刺的鱼类,如鳕鱼、鲈鱼等。少刺的鱼不仅吃起来更安全,也能减少处理鱼刺的麻烦。
- 烹饪前仔细剔除鱼刺
在烹饪前仔细检查鱼肉,尤其是给孩子或老人喂食时,提前剔除鱼刺。对于老人和小孩,要特别注意,剔除鱼刺后再让他们食用,确保安全。
- 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提醒他们小心鱼刺,避免边吃边嬉戏。同时,也要提醒成年人在用餐时保持专注,不要因为聊天、玩手机等分散注意力。
专家提醒:科学应对是关键
鱼刺卡喉虽然常见,但处理不当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北京市卫健委提醒广大市民,遇到鱼刺卡喉时,切勿轻信民间偏方,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同时,平时要注意预防,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选择合适的鱼类,细嚼慢咽,才能真正享受美食带来的乐趣,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记住,科学应对才是最安全、最有效的选择。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或不当处理,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