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桃芳:志愿军神枪手的传奇狙击战
张桃芳:志愿军神枪手的传奇狙击战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狙击手张桃芳创造了32天击毙214名敌人的惊人战绩,被誉为“上甘岭狙神”。他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志愿军战士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凭借顽强意志和精湛技艺,为祖国和人民赢得胜利的英雄精神。
从儿童团团长到志愿军神枪手
1931年,张桃芳出生于江苏扬州的一个小村庄。从小他就加入了儿童团,并担任团长,为新四军提供情报,帮助乡亲们转移。1951年,20岁的张桃芳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9月,他随第24军72师214团入朝参战,被分配到3营8连。
入朝前,张桃芳的射击成绩并不突出,甚至在一次打靶中三枪全部脱靶。但这个挫折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开始专心练习枪法。他经常端着枪一盯就是一个小时,为了练习臂力,他将两个沙袋绑在胳膊上,晚上则在微弱的灯光下练习专注力。经过几个月的苦练,张桃芳的枪法有了质的飞跃。
上甘岭上的传奇战绩
1953年1月,张桃芳所在部队进入上甘岭阵地,据守黄继光牺牲的597.9高地。这里不仅是战略要地,更是张桃芳为战友报仇的战场。他第一次上狙击台虽然没有打中目标,但在班长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射击要领。
张桃芳喜欢在黎明或黄昏时分狙击,因为这种光线条件下敌人难以发现狙击手。他总是瞄准敌人的头部,一旦击中基本都是致命的。每击毙一个敌人,他都会将子弹壳留在枪膛里,直到完成一轮狙击任务再一次性排出,让敌人难以判断他的位置。
在18天的战斗中,张桃芳用220发子弹消灭了71名敌人,平均每三发子弹就打死一名敌人。经过狙击集训队的培训后,他又在13天内用212发子弹击毙140名敌人。他的狙击技巧日益精湛,甚至能在800米外用机械瞄准具狙杀敌人。
“神枪手”的考验与认可
张桃芳的战绩传到军部后,24军军长皮定均起初表示怀疑。他派作战处肖参谋带着一双珍贵的皮暖靴去前线考察。肖参谋没有透露真实目的,只是说来为张桃芳宣传。
张桃芳带领肖参谋和摄影师王纪荣来到前沿阵地。不久,一名美军走出战壕,张桃芳果断开枪击毙。随后他又连续击毙两名敌人,每次击毙后肖参谋都仔细计时,确认敌人确实被击毙。完成任务后,肖参谋对张桃芳赞叹不已,并将皮暖靴作为奖励送给他。
但张桃芳并没有穿这双珍贵的皮靴,而是将其珍藏起来。他继续在战场上创造奇迹,还培训出了一批特等射手。有一次,他带领战士们在雪地里潜伏24小时,对韩军首都师进行封锁,让敌人叫苦不迭。
英雄精神永存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张桃芳以击毙214名敌人的战绩被志愿军总部和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特等功、二级英雄称号及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他的事迹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射击天赋,更展现了志愿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顽强拼搏、英勇杀敌的集体精神。
1976年,在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的追悼会上,已经45岁的张桃芳跪在皮定均的遗像前,拿出那双珍藏多年的皮暖靴,泣不成声地说:“老军长,您的兵,在朝鲜战场的那个新兵狙击手——张桃芳看您来了。”
张桃芳的故事,不仅是志愿军狙击战术的成功案例,更是中国军人英勇无畏精神的象征。在那个“钢少气多”的年代,正是无数像张桃芳这样的英雄,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