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寺智悟法师解读晨钟暮鼓的意义
天竺寺智悟法师解读晨钟暮鼓的意义
在晨曦微露的清晨,或在夜幕低垂的傍晚,如果你漫步于天竺寺的古朴庭院中,或许会听到一阵阵悠扬的钟声。这钟声,不是简单的报时信号,而是蕴含着千年智慧的佛教仪式——“晨钟暮鼓”。
108下钟声的奥秘
“晨钟暮鼓”为何要敲108下?这个数字背后藏着怎样的佛理智慧?在浙江天竺寺,一位年过古稀的智悟法师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题。
智悟法师解释道:“佛门撞钟,讲究‘三通九响’。每一通都有其深意,不是简单地数数而已。”那么,这个“108”究竟有何特殊含义呢?
原来,佛教认为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会接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由此产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六尘、六识相互作用,就会产生烦恼。每一根对应一尘,就会生出一识,这样就有六种烦恼。这六种烦恼又各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分,就成了十八种烦恼。这十八种烦恼,又分为善、恶、中性三种,于是就成了五十四种烦恼。人有贪、嗔二种烦恼心,所以要乘以二,就成了一百零八种烦恼。
早晚敲钟的深意
早晚敲钟,各有深意。清晨敲钟是要警醒世人,提醒人们新的一天开始了,要以清净心面对一切;傍晚敲钟是要让人反省这一天的行为,思考是否有违背佛法的地方。
智悟法师进一步解释道:“每一声钟响,都是在提醒人们要除去一种烦恼。钟声悠扬,传递的是觉悟的智慧。古人说‘闻钟声,烦恼轻’,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实践中的“晨钟暮鼓”
在现代寺院中,“晨钟暮鼓”这一传统依然被严格遵循。其敲法是: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计108下。这种有节奏的敲击方式,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修行。
从报时到悟道
“晨钟暮鼓”最初只是寺院中报时的工具,但随着佛教文化的深入发展,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钟和鼓被视为法器,与唱念相结合,形成曲调,成为“伎乐供养,庄严道场”的梵呗。通过音声进行佛事,帮助大众培养虔诚的心。
正如智悟法师所说:“钟声远闻,众生得度。”这108声钟响,不仅是声音的传播,更是佛法的传播。每一声钟响都有三个阶段:初响、余音和寂灭。这也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有生住灭三相,不要执着于任何一个阶段。
结语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晨钟暮鼓”这一古老的仪式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停下脚步,聆听内心的钟声,反思自我,去除烦恼,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觉醒。正如那句古诗所云:“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