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新典范
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新典范
2021年10月,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正式投产运营,开启了港口物流革命的新篇章。这个融合了5G、AI等前沿科技的现代化码头,不仅实现了作业效率的大幅提升,更为港口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树立了标杆。
智能化升级:科技赋能港口作业
走进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映入眼帘的是五彩斑斓的轨道吊和繁忙穿梭的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整个码头作业实现了无人化运营,一改传统码头作业繁重、危险的状况。
“如果把整个码头比作人体的话,那么5G网络就是人体的血液。”中国移动天津分公司政企客户部解决方案经理汪晟形象地比喻道。码头的指挥中心作为“智慧大脑”,通过5G网络实时调度全场设备。借助智能水平运输系统,精密算法生成最优装卸策略,指挥各设备高效协同,作业效率较传统码头提升约20%。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港与华为等科技企业深度合作,不断推进港口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技术应用。今年4月,双方签署“加速行业智能化-港口大模型PortGPT深化合作协议”,进一步加速智慧港口升级。6月,天津港集团联合华为发布了PortGPT1.0,通过视频和图像识别技术,能够智能监管作业现场,未来还将拓展到港口调度指挥、办公辅助等更多领域。
绿色发展:打造零碳排放港口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积极探索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码头采用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通过“风光储荷一体化”绿色能源系统,年发电量达6000万千瓦时以上,实现100%使用绿电。
同时,天津港积极推进新能源重卡应用。据统计,每100辆新能源重卡每年可节省燃油消耗340万升,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00吨。目前,港口已建成多个重型卡车充电站,每天可满足约250辆新能源重卡的充电需求。
经济效益: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改造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为港口运营和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据统计,天津港集团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48亿吨,同比增长3.1%;集装箱吞吐量1188万标箱,同比增长4.6%。
天津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繁荣。以“海葵一号”为代表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在天津蓬勃发展,同时,港口通过优化运输结构,稳步提高大宗干散货铁路、水路集疏运比例,不仅有效提升了综合运输效率,而且大幅减少了公路运输产生的碳排放和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
展望未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港口
2024年7月10日至13日,以“航通天下 运行未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的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在天津举行。这场盛会吸引了国内外港口、航运以及上下游关联产业的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参加,观众预计将超6万人次。
天津港集团董事长褚斌表示,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为天津港口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天津港将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打造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升级版。
从“河埠小港”到“国际大港”,天津港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向着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