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骨癌最新研究进展:从创新疗法到诊断技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骨癌最新研究进展:从创新疗法到诊断技术

引用
8
来源
1.
https://elearning.canceraway.org.tw/page.php?IDno=4881
2.
http://www.caca.org.cn/system/2024/04/30/030090528.shtml
3.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bone-cancer/symptoms-causes/syc-20350217
4.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bone-cancer/diagnosis-treatment/drc-20350221
5.
https://health.tvbs.com.tw/cancer/348112
6.
https://cmtopdr.com/post/detail/161acba9-8b4c-475c-bb57-2e4f3f8953f4
7.
https://wap.cacakp.com/appnews/detail/id/17895
8.
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category.asp?category_id=956

骨癌是一种较为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其发生可能与遗传、良性病变恶变、辐射暴露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医学界在骨癌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01

最新研究进展

在脊柱转移性肿瘤研究方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骨科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策略,通过靶向高尔基体的光动力疗法(PDT)来增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脊柱转移的免疫原性。这种疗法能够诱导NOD样受体簇钉蛋白域含3(NLRP3)的激活,促进细胞内促炎物质的释放,从而产生炎症风暴以增强先天免疫。此外,这种急性NLRP3的上调还会激活下游依赖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焦亡症,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引发适应性免疫,有效激活抗肿瘤免疫和长期免疫记忆。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放射性药物(68Ga/177Lu-DOTA-IBA),旨在针对骨转移进行靶向诊断和治疗。他们对该药物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优化了标记条件,并评估了其体外和体内效果。结果显示,该药物易于制备,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且在低剂量下疗效良好且耐受性强,无明显不良反应。这种放射性药物有望成为控制骨转移进展、改善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有前景治疗方法。

南方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卢奕和张健团队发现了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一种独特的肿瘤细胞簇。这些细胞表达与骨髓细胞相关的标志物,并在与免疫调节和肿瘤进展相关的途径中表现出显著的变化。研究发现,这些类骨髓肿瘤细胞的起源可能归因于转移性肿瘤细胞与骨髓细胞之间的细胞融合。多组学分析显示,与细胞黏附和增殖相关的途径,如焦点黏附、紧密连接、DNA复制和细胞周期,在这些杂交细胞中发生了最显著的变化。体内实验表明,杂交细胞的增殖率和转移潜能显著增加。单细胞RNA测序和CyTOF分析显示,在杂交细胞诱导的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高度富集,表现出高度免疫抑制能力。研究表明,骨髓中的自发细胞融合可以产生类骨髓肿瘤杂交细胞,促进骨转移的进展。这些分散性肿瘤细胞的独特簇可能作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

邱琳领导的团队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治疗性双膦酸放射性药物(68Ga或177Lu标记的DOTA-ibandronic acid [68Ga/177Lu-DOTA-IBA])用于骨转移。该研究评估了68Ga/177Lu-DOTA-IBA作为骨转移治疗放射性药物的剂量学、安全性和疗效,纳入了18例接受常规治疗但骨转移进展的患者。结果显示,该药物在骨转移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前景,对骨转移病变有高吸收并能有效缓解骨痛,且安全性较高,对主要器官功能无明显影响。这表明68Ga/177Lu-DOTA-IBA可能成为骨转移管理中的一种潜在治疗选择。

黄又举领导的团队研究了导致严重骨转移(BM)并显著增加患男性死亡率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PCa)。目前,现有的成像技术和放射扫描需要较长时间、费用高,且需要专业人员操作,这导致了诊断的延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新的可视化技术。然而,现有的方法缺乏足够准确诊断所需的精度,因为它们可能无法检测到微小的视觉变化。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利用染色差异叠加增强的比色生物传感器来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PCa-BM)。该方法利用肉眼精确定量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通过检测沉积在金纳米双棱锥(Au NBPs)上的罗丹明衍生物(Rd)来检测ALP特异性水解产物抗坏血酸,色彩重组增强效应显著提高了检测准确性。根据颜色变化,可以肉眼识别正常和异常水平之间的150 U L−1阈值。借助颜色增强效应和双信号响应,可以肉眼测量ALP指数,从而诊断PCa-BM并提供便捷的治疗建议。此外,这种比色传感策略还具有诊断其他疾病的潜力。

由张超和王军领导的两个团队合作评估了患有近端肢体转移的癌症患者的生存结果和肢体功能。他们确定了影响生存结果和肢体功能的相关因素,并对接受近端肢体转移癌症患者的髓内钉和假体手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这项跨五个中心进行的回顾性研究中,共纳入了316名肢体转移患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为乳腺癌、肾癌和肺癌。研究发现了一些影响生存结果和肢体功能的相关因素,其中包括原发肿瘤类型、脏器转移和化疗情况。在手术后,研究团队利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系统评估了肢体功能,并观察到了不同亚组之间的显著差异,包括骨转移数量、是否有病理性骨折以及接受的手术类型。

罗东华团队研究比较了鼻咽癌(NPC)同步骨转移(SBM)和间歇性骨转移(MBM)的情况。研究涵盖了2005年至2016年在一家中国医院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数据。他们发现,与MBM患者相比,SBM患者更可能出现颈椎骨转移,并且SB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更高。这表明放疗并未改变NPC骨转移的模式,而在NPC诊断后的前两年内更密切关注骨转移至关重要。

张筠等评估了肿瘤相关物质(TAM)对非小细胞肺癌发生骨转移的评估意义。他们选取了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在病理类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TAM、血清钙(Ca)、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血清TAM与血清ALP、WBC、NE呈正相关。血清TAM和ALP被确认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马海洋、吴琼和张勇等人的研究探究了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和血清标志物对骨转移的预警价值。研究采集了206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了血清标志物水平。结果显示,与无骨转移组相比,骨转移组的骨显像阳性检出率升高,血清标志物水平也显著升高。通过构建预警模型,他们发现CTC、CEA、CA125、PINP、bALP等因素与肺癌骨转移相关。该研究认为,临床特征和血清标志物的联合分析对于肺癌骨转移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02

风险因素与预防

虽然骨癌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医生发现某些因素与风险增加有关:

  1. 遗传综合征:某些通过家族遗传的罕见遗传综合征会增加骨癌的患病风险,包括 Li-Fraumeni 综合征和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

  2. 佩吉特骨病:佩吉特骨病最常见于老年人,会增加日后患骨癌的风险。

  3. 癌症的放射疗法:暴露于大剂量辐射,例如癌症放射疗法期间的辐射,会增加将来患骨癌的风险。

目前,针对骨癌还没有明确的预防方法,主要是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对于普通人群来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定期体检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措施。

03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升,骨癌的治疗手段正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从新型放射性药物的研发到精准医疗技术的应用,从生物传感器的创新到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推广,这些进展都为骨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骨癌的治疗效果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显著改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