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从“特别保护”到低碳旅游典范
千岛湖:从“特别保护”到低碳旅游典范
千岛湖,这颗镶嵌在浙江杭州西部的明珠,以其1078个星罗棋布的岛屿和碧绿清澈的湖水闻名于世。然而,更令人称道的是,这里不仅是一处风景名胜,更是一个成功的低碳旅游典范。
特别保护: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
2019年9月,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这是全国首个特别生态功能区。杭州市每年统筹安排5亿元,用于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的“环保再提升”和“强村富民”项目。同时,杭州市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由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形成省、市、县三级共推的工作构架体系。
流域共治:跨区域协作的创新实践
千岛湖不仅是杭州的“大水缸”,更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战略水源地。为保护这一湖秀水,杭州与黄山两市携手共进,共同推进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2023年5月,经两市政府联合批复,由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会同黄山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同年11月,成立钱塘江流域水环境共治共保联盟,五市政府共同签订盟约,推动流域共保共治。
科技支撑:智慧监测助力精准治理
千岛湖的保护离不开科技支撑。2014年,淳安县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建了千岛湖水质水华监测预警系统。2020年12月,正式成立千岛湖生态系统研究站。杭州市还先后委托中科院水生所和地湖所、生态环境部环科院和规划院等权威技术研究机构,开展藻类、上游来水、渔业等对千岛湖水质影响等1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源头管控:污水零直排的“淳安模式”
为确保不让一滴污水直排千岛湖,淳安按照“统筹策划、突出重点,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投入2.8亿余元,持续推进千岛湖城区109个生活小区以及22个乡镇建成区污水设施改造。在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质增效及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实现标准化运维的基础上,2022年,淳安按照“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智慧全监管”的“五全”理念,在全县启动推广“污水零直排村”建设。
河湖长制:全民参与共护一湖秀水
在“五水共治”工作启动之初,淳安就开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并制定了河(湖)长制“六项工作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事管人。目前,全县共有527名河(湖)长坚守岗位,35条入湖溪流优良率达到100%。同时,淳安还组建了乡镇级“康美千岛湖民间河长”队伍,每年定期组织培训。“千岛湖秀水大妈”、“屏门环保娘子军”、“里商女管家”、“水韵安阳红子军”等民间护水队伍不断涌现,形成了全民参与护水的良好氛围。
低碳旅游:绿色发展新模式
千岛湖不仅在环境保护上走在前列,在旅游发展上也积极探索低碳新模式。景区推广绿色出行,鼓励游客乘坐公共交通和水上交通工具;发展生态住宿,建设绿色酒店和民宿;开展深度体验活动,让游客参与生态保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旅游体系;结合传统文化,推广低碳理念。
国际认可:中国环保的生动样本
千岛湖的环保成就和低碳旅游实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2024“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活动中,来自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记者实地考察千岛湖,对这里的生态环境和保护理念给予高度评价。千岛湖也被评为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并获得中国生态环境领域最高奖项——中华环境奖。
千岛湖的实践证明,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和全民参与,千岛湖不仅保持了“天下第一秀水”的美誉,更成为了中国低碳旅游的典范,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