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解码拖延症:从心理机制到克服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解码拖延症:从心理机制到克服方法

引用
澎湃
11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242244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2U8BJO0511BLFD.html
3.
https://news.cctv.com/2024/08/18/ARTIJPH0Szh6kL6EvJBGzgz9240818.shtml
4.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49773
5.
https://lucidbook.tw/3-ways-to-overcome-procrastination/
6.
https://www.pbcsf.tsinghua.edu.cn/info/1215/7220.htm
7.
https://www.esquirehk.com/money-investment/what-is-procrastination
8.
https://www.jcthplus.org/article/why-do-we-procrastinate
9.
https://www.dushu365.com/book/400095397
10.
https://www.shopify.com/zh/blog/how-to-stop-procrastinating#1
11.
https://www.shopify.com/zh/blog/how-to-stop-procrastinating

“我明天就去做!”“等我有空了再说。”“现在还早,以后有的是时间。”这些话,你是不是也经常对自己说?拖延,这个看似平常的习惯,却可能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让我们一起探索拖延背后的心理秘密,找到克服它的方法。

01

拖延是人类的天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拖延是人类的天性使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拖延可以被解释为:未来有一个想要达成的正向目标,需要当下有一些行动才能逐步达成,但这些行动是辛苦、不舒服、不愉快,甚至想到就让人焦虑,所以就不想去做

这种行为源于人类的两个基本特性:趋乐避苦对未来的不敏感。就像一个孩子面对棉花糖实验时,很难抵抗眼前的诱惑,选择等待未来的奖励。成年人在面对需要付出努力的任务时,也往往会倾向于选择即时的轻松和快乐,而不是未来的长远利益。

02

拖延的具体表现

拖延的行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明明知道要减肥,却总是找借口“明天再开始”;计划学习新技能,却总是被其他琐事打断;工作中的任务一拖再拖,直到最后一刻才匆忙完成。

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后果。长期拖延会导致任务完成质量下降,增加个人的焦虑感,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严重的拖延行为会降低个体的自信水平和幸福感,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03

拖延背后的心理秘密

拖延行为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心理学家发现,拖延往往与以下几种心理因素有关:

  1. 完美主义:完美主义者往往害怕失败,担心自己的表现达不到预期的标准。这种恐惧导致他们迟迟不敢开始行动,害怕面对可能的失败。

  2. 恐惧失败:有些人为了避免面对失败的结果,选择拖延。他们认为,只要不开始,就不用面对可能的失败,甚至可以制造出一种借口:“我是因为拖延才做得不好,如果我不拖延,我的表现会让大家惊叹。”

  3. 压力过大:过度的压力也会引发拖延。当任务看起来过于艰巨时,人们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从而选择逃避。这种逃避行为虽然能暂时缓解压力,但最终会导致更大的焦虑。

  4. 缺乏动力:当大脑认为某项任务完成后带来的结果不够吸引人时,就会缺乏行动的动力。这种情况下,负责执行的前额叶皮质就无法克服负责焦虑的杏仁核的影响,从而加深了拖延行为。

04

如何克服拖延

了解了拖延背后的心理机制,我们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1. 找到“直接开始做”的开关:对于拖延者来说,最难的就是迈出第一步。可以尝试建立简单的仪式感,比如进行5分钟的正念冥想或10分钟的拉筋伸展,作为进入工作状态的信号。也可以换个环境,去咖啡厅或图书馆等更专注的场所工作。还可以先从最简单的任务开始,逐步建立起行动的 momentum。

  2. 设定优先级:学会区分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对于不重要或不紧急的任务,要学会说“不”,避免过度承诺导致时间不足。

  3. 寻找伙伴:社交互动可以显著提高行动力。找到有共同目标的伙伴,互相监督和鼓励。在有观众的情况下,人们往往能表现得更认真投入。

  4. 制定具体计划: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每完成一步就给予自己正面的反馈。设定最后开始时间,避免无休止的拖延。

  5. 分享计划和进展:将自己的计划和进展分享给他人,接受外部监督。这种社会压力可以成为推动自己行动的动力。

拖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通过了解其背后的原理,我们可以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记住,改变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克服拖延,让生活变得更加高效和充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