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考古黄浦丨盐码头街的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考古黄浦丨盐码头街的故事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331480

在上海十六铺地区,有一条名为盐码头街的小巷,它见证了上海乃至全中国交通与贸易的辉煌历史。从明嘉靖年间到近代,这条小巷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又承载了哪些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盐码头街的历史深处,探寻这段被遗忘的城市记忆。

上海有句老古话叫“先有十六铺,后有上海滩”。十六铺曾经是上海乃至全中国交通与贸易的中心。乾隆《上海县志》记载:“自海关设立,凡远货贸迁者,皆由吴淞江进泊黄浦。城东门外,舳舻相接,帆樯比栉”。当年从十六铺的东门路到现在的南浦大桥,沿江设大小码头五十余座,因此有许多以码头命名的街,像万裕码头街、赖义码头街、王家码头街、盐码头街等等,组成了远东闻名的码头街市。盐码头街就是其中的一条街道。

盐码头街,原名叫施相公弄,东起大达码头,西到中华路,长458米。据说在明嘉靖年间,倭寇多次侵犯崇明,居民深受其害。有一位身强力壮的崇明人叫施珽,他揭竿而起,组织民兵,身先士卒与倭寇抗击,最后不幸战死,被封为了沪国镇海侯。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崇明以及江南地区修建了很多施相公庙,施相公成为了江南人民敬重的上海籍的仁道,于是施相公庙遍布各县各镇,上海旧城里就有很多处,施相公弄就因曾经的施相公庙而得名。之后这个码头街市是越来越繁荣,这个施相公弄也改名成为了今天的盐码头街,和众多的码头街一起见证了上海十六铺曾经的繁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