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痛风日 | 精准防控 畅享生活
世界痛风日 | 精准防控 畅享生活
2024年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也是高尿酸血症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防控、畅享生活",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实现精准及个体化治疗,帮助人们远离高尿酸和痛风的困扰。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一种由于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盐沉积于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部位,引发急慢性炎症及组织损伤的疾病。
痛风的病因有哪些?
- 持续的高尿酸血症
- 家族遗传:我国大约有10%~35%的痛风患者有家族史
- 年龄、性别因素:痛风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 饮食因素:食用过多红肉、动物内脏、含果糖饮料、酒类、贝类等可导致痛风发生率增加
- 合并症和药物因素:痛风常见合并症是肥胖、超重、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一些免疫抑制剂、利尿剂以及低剂量阿司匹林、吡嗪酰胺和烟酸等易引起痛风。
痛风常见的临床表现
痛风通常起病急骤,常于夜间突然发病,一般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初次发病通常仅累及单个关节,其中以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常见,偶可累及多个关节,表现为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剧痛,常伴有关节活动受限。
什么是痛风急性发作?
痛风急性发作是由于血尿酸浓度过高,呈过饱和状态,从而使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软骨、骨膜及周围组织中,进而激活局部单核巨噬细胞,诱导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分泌炎症因子等一系列炎症反应,出现疼痛。
痛风说疼就疼且疼痛剧烈,半天的时间就可以达到疼痛的高峰,像刀割、像撕裂一样,难以承受。此外,急性期还会发生关节红肿、烧灼痛,关节功能受限,所以很多急性期患者都是坐轮椅就诊。
痛风急性发作期如何处理?
是否使用消炎药?
痛风急性发作期,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也是升高的,同时也会伴有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很多痛风患者发作时去社区诊所,输了抗生素,被当作是感染来进行治疗,结果也没有缓解。其实痛风性关节炎是无菌性炎症,本质是由尿酸晶体析出引起,并不是细菌、病毒感染造成的,所以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
痛风急性发作期如何快速止痛?
① 尽快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痛风急性发作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部分患者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是药三分毒,觉得疼痛发作后先想着自己忍一忍,尽量选择不用药。但是痛风发作时疼痛程度是非常剧烈的,是难以忍受的,最后还会选择服用止痛药物。目前指南建议痛风急性发作期尽早(一般在12小时之内)使用药物止痛治疗。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依托考昔、双氯芬酸钠等)、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均可选择,具体方案应咨询专业医师,切不可自行用药。
② 物理治疗
- 减少活动:急性期应该尽量减少活动,建议卧床休息,发作的一侧肢体制动,等疼痛缓解后再逐渐恢复活动。
- 抬高患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足部,关节处会出现充血、水肿。将足部适当抬高,能减轻水肿,有助于缓解疼痛。
③ 饮食控制
严格限制海鲜、动物内脏、大骨汤、火锅、菌菇、豆制品等高嘌呤食物,尽量选择牛奶、蛋类、新鲜果蔬(蘑菇、香菇、菠菜、菜花除外)、细粮等低嘌呤食物,忌酒(尤其是啤酒) 及甜饮料,多喝水(每天2000~3000 ml)、多排尿,以增加尿酸的排泄。
对于痛风患者,急性期止痛只是短期缓解症状,疾病的治疗更应该注重根本。长期有效的降尿酸治疗及生活方式的改善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痛风的发作,缓解患者的痛苦。
如何预防痛风?
- 注意限制食物中嘌呤含量,食物的嘌呤含量分为以下几类:超高嘌呤食物,痛风和高尿酸的人应该完全避免;中高嘌呤食物,应严格限量,在急性发作期不能食用;中低嘌呤食物,食用时稍加注意;低嘌呤食物,几乎无需顾忌其嘌呤含量。
- 注意水果的选择,建议每天水果应控制在200~400g,选择含果糖量较低的水果,如青梅、青瓜、西瓜、椰子水、草莓、樱桃、菠萝、桃子、李子、橄榄等。
- 少饮酒、尽量戒酒,在各种酒之中啤酒尤其容易引起痛风,其次是烈性白酒,葡萄酒相比之下引起痛风较少。
- 保证充足饮水,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
- 规律作息,减少疲劳,防止突然受凉
-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