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徐州人,你的春节想咋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徐州人,你的春节想咋过?!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5A06BRE00

近了,近了,春节的脚步声近了
与往年不同
今年的除夕就正式开始放假了
一年之岁
小编在这里提前给大家说几句吉祥话
祝各位小伙伴们
精神抖擞、好运常伴
在新的一年里
前程“巳”锦、“巳巳”如意

自古以来
过年就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
有着专属的仪式感
和各种独具特色的年俗

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与“年”兽的传说息息相关。每到除夕,家家户户就会贴红春联、燃放爆竹,以驱赶“年”兽。
每到这个时候,家人们总会齐聚一堂,忙碌而又幸福地准备着年夜饭,年夜饭的菜品丰富多样,每一道菜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
除夕之夜,一家人吃过饭,一般就会看着春晚等待辞旧迎新的钟声响起,“守岁”一般是小朋友们最期待的环节,可以兴奋得整夜不睡,也不用担心明天上学迟到。
暖融融的房间里,一家人聊聊近况,话话家常,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这就是家的味道,也是年味最浓的时刻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的主题当然是拜年
传统拜年礼仪分三种:一是叩拜,孩子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要行叩首大礼。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三是抱拳拱手,多是平辈间的拜年。当然,这些形式如今已不常用,我们更熟悉的拜年方式是微信、电话和表情包
压岁钱,又叫“压祟钱”,传说用它可以压住邪祟,保证晚辈平安度过新的一年。
进入新年,为了应景,大家在服饰上也会焕然一新。现在,不仅仅是穿新衣,烫头、沐浴、美甲美睫等“过年三件套”,已经成为“标配”,也意味着“从头到脚”都要以崭新的状态开始新的人生旅途。

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按照民间的习俗是“回娘家”的日子,俗称“迎婿日”。
这一天,老少团圆,有不少人家也会选择在这天拍一张“全家福”照片
在饮食习俗方面,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如烧肉取意“红皮赤壮”(身体健康),炒饭取意“大显身手”;生菜取意“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喻“聪明”等。
“初一饺子初二面”,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再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

大年初三
一连几天的忙碌,到了初三,总算告一段落,能够晚起一些,补一补前两天的睡眠,以休息为主的大年初三,相信很多人对于这一天会有很强的“参与感”。
故有谚语说:“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寓意着到了年初三,又有新开始。古时人们到大年初三这天会将过节的松柏枝及所挂的门神等一起焚化,已表示年过完,马上要开始经营生意.
还有民间传说,大年初三晚上为老鼠娶亲的日子,一般人家都会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扰了鼠辈。此外,还会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大年初四
转眼到了大年初四 ,这一天也称为“羊日”,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在北方有个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查户口”,因此也不宜离家,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人还要在一起吃“折罗”
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家里做生意的,到了大年初四晚上,还会接请五路财神,名为“抢路头”,为年初五开市图个吉利。

大年初五
大年初五那天,最重要的事儿必须是:迎财神!
民间传说初五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老话有“迎财神”之说。
很多店铺从大年初一开始关门,直到正月初五才开门,预示着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初五也俗称“破五”,旧时民间,初一到初五有很多禁忌,在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即告解除。所谓“不破不立”,旧时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避邪免灾的同时,把“晦气”“穷气”“霉气”从家中赶走
在初五这天还要包饺子,俗称“捏小人嘴”。用手一下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据说这样可以躲避周围人的谗言。

大年初六
迎了财神,大年初六就是“送穷神”的日子。
民间传说,穷神是上古帝王颛顼之子,相传初六这一天,若是谁家比较脏,他就会进入此家,导致破财等现象。
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不能打扫,过节几天不倒垃圾,否则就倒了“福气”。于是初六,“送穷”这一天要做大扫除,正月里积存的垃圾,都要在这天扔出去。
送走一个穷还不够,要送“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年初六,送走了“穷神”,图个吉利、喜庆,开始期待新一年的富贵有余和生活美好。

大年初七
到了大年初七,很多人开始返回工作岗位。
其实在古代,年初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叫做“人胜日”。传说女娲在初七这天创造了人类,因此这一天被视为人类诞辰
在农村地区,有一个流传的说法:“七不出,八不归”。
因为古人认为,初七是“年”的最后一天,在结束假期出门前,应该把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安排妥当,在出门后则要循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准则。如果没有做到这些,就不应该出门或者回家,以免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还有相传,在这天不能责骂孩子,因为初七也叫“撵小人”,要把“小人”赶出去,所以不应该打骂小孩子,不然新年孩子会不听话。

其实
各地过节的习俗
有着很大的差异
但不管怎么样
这都代表着
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年
“图”的是放松心态
“破”的是穷困运势
“接”的是更饱满的精神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