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回忆《一代宗师》拍摄趣事:从东北到香港的艺术碰撞
赵本山回忆《一代宗师》拍摄趣事:从东北到香港的艺术碰撞
2013年,赵本山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自己拍摄电影《一代宗师》的独特经历,为我们揭开了这部经典影片幕后的故事。
从东北到香港:一次意想不到的合作
2013年,赵本山接到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邀请——香港导演王家卫希望他能参演自己的新作《一代宗师》。对于赵本山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回忆说:“我接到电话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一个东北二人转演员,怎么去演王家卫的电影?’”
但王家卫看中的是赵本山身上的独特气质。作为一位在东北土生土长的艺术家,赵本山身上有一种质朴而真实的魅力,这正是王家卫想要在电影中展现的。而且,赵本山在东北的影响力和人脉资源,也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重要支持。赵本山回忆说:“王家卫想在东北拍摄,看中了东北冬天美丽的雪景,但作为香港人的他,对东北的情况并不熟悉,‘啥啥也找不着’。这时,我伸出了援手,为他找了很多景,如旧火车站等,还协调了许多事情。”
“不是NG,他是没完没了”
赵本山直言王家卫的拍摄方式与传统模式大不相同。“不是NG,他是没完没了”,这种不断打磨的方式对习惯了常规节奏的演员来说是个巨大挑战。王家卫不追求一次性的完美表演,而是不断地打磨、探索,力求捕捉到最真实、最动人的瞬间。这种拍摄风格对于习惯了常规拍摄节奏的演员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更让赵本山感到不适应的是王家卫的无剧本拍摄方式。每天只有一张纸上的几行字,如 “走过去”、“看一眼” 等简单的指示,让他不知道该接什么台词,也不清楚应该摆什么情绪,甚至连自己演的是谁都不知道。这种模糊的拍摄方式,需要演员凭借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去填充角色,对于习惯了有完整剧本的演员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然而,随着拍摄的进行,赵本山也逐渐理解了王家卫的创作理念。
“宁可拍破产我也要把戏拍好”
尽管对拍摄方式有诸多不适应,但赵本山对王家卫作为导演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王家卫可以忘掉自己,忘掉血本,“宁可拍破产我也要把戏拍好”。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全身心投入的精神,让赵本山深感敬佩。王家卫的这种精神,也正是他能够创作出众多经典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赵本山与王家卫在《一代宗师》中的合作,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表演,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导演风格与演员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这段合作经历,也成为了电影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春晚到大银幕:一个时代的转变
2013年,赵本山正式宣布退出春晚,结束了21年的春晚生涯。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但了解赵本山的人都知道,这或许是他对艺术追求的一种坚持。在与王家卫的合作中,赵本山看到了一个导演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他。他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打磨作品,而不是每年都要赶在春晚的舞台上露面?
赵本山回忆说:“拍完《一代宗师》,我突然觉得,艺术创作不应该这么快餐化。王家卫可以为了一个镜头拍几十遍,甚至几百遍,我们为什么不能为了一个作品花更多的时间去打磨?”
这种对艺术的重新思考,或许正是赵本山退出春晚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影视作品和舞台剧的创作上,试图用更长的时间去雕琢每一个作品。这种转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转变。
赵本山与王家卫的合作,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电影拍摄,更是一次艺术理念的碰撞与融合。通过这次合作,赵本山看到了艺术创作的另一种可能性,也让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艺术道路。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正是一个艺术家最宝贵的品质,也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