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林教授:情绪管理是预防心脏早搏的关键
吴书林教授:情绪管理是预防心脏早搏的关键
“情绪管理对于预防心脏早搏至关重要。保持心情开朗,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有助于减少心脏早搏的发生。”这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吴书林教授对心脏早搏预防的权威建议。
心脏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其中房性早搏最为常见。它指的是心脏在正常跳动过程中,心房提前发生一次或多次非窦房结起源的电激动,导致心跳提前出现。房性早搏的症状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而有些人则可能出现心悸、胸闷、乏力,感觉心脏“漏跳”或突然重跳,频繁发作时伴有头晕、气短甚至晕厥。
情绪管理:预防早搏的关键
情绪管理在心脏早搏的预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情绪波动容易诱发早搏的发生。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预防心脏早搏至关重要。
具体方法:
保持心情开朗:避免过度兴奋或忧伤,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帮助大脑皮层得到充分休息,防止心肌兴奋性增高而诱发早搏。
适度运动: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助于调节身心,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活动后早搏不增多的慢性病人应适当参加文体活动。
健康饮食:不吸烟,不饮酒,饮食不过饱,少吃刺激性食物如酸、辣等调味品,少喝浓茶或咖啡。这些食物都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诱发早搏。
学会放松: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全面预防方案
除了情绪管理,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等相关疾病。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症状。
导管消融手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通过微创手术消除异常起搏点。
中医调理: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等方式辅助改善心脏功能。
总之,房性早搏通常预后较好,但需注意潜在风险。如果症状频繁或严重,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通过科学的情绪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脏早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