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上三次著名雅集:兰亭、西园与玉山
中国文化史上三次著名雅集:兰亭、西园与玉山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著名的文人雅集:东晋时期的兰亭雅集、北宋时期的西园雅集以及元代的玉山雅集。这些雅集不仅是文人墨客的聚会,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
兰亭雅集:王羲之与文人雅士的盛会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正值上巳节,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召集了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文人集会。参与此次雅集的名士包括谢安、谢万、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共计42人。
西园雅集:苏轼时代的文化盛宴
西园雅集的核心人物是苏轼,派对的发起人是驸马王诜,举办地点即在他的府邸西园。参加者也都是当朝大腕儿,是大宋文化界的半壁江山,“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这一次派对影响深远,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榜样。
这场在王诜宅邸“西园”举行的北宋顶级聚会,王诜一共邀请了十五位好友,包括“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苏辙;“苏门四学士”张耒、秦观、晁补之、黄庭坚;“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从日本来到中国求法巡礼的圆通和尚,著名的修道高士陈景元,大藏书家王钦臣,词人李之仪,制墨高手郑嘉会,画家蔡肇、刘泾,大画家李公麟。
元 赵孟頫《西园雅集图》
他们在一起观书、题石、挥毫,抚琴、论道。
这就是著名的西园雅集。
为记录此次盛事,王诜请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并请米芾作《西园雅集图记》。
宋 李公麟 《西园雅集图》
纸本 25x42cmx5
米芾在文章中详细记述了这次活动的内容、人物样貌以及所在环境。
与会者米芾介绍情况说:“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
玉山雅集:元代文人的狂欢
玉山雅集与前两大雅集不同,它不只是一场派对,而是一连串的派对。
玉山雅集的召集人是元代末年吴中巨富顾瑛。
顾瑛,字仲瑛,又名阿瑛,别号金粟道人,从小生于官宦之家,祖父任职元廷时,定居昆山界溪。顾瑛经商有术,不出十年,终成吴中巨富。
有钱的顾瑛便开始进军文艺圈,他将产业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则潜修文艺:在昆山构筑玉山草堂,不但建园池亭榭,更耗费财力搜集古书名画鼎彝珍玩,玉山草堂一跃而成为文人们向往的游赏之地。
此后经年,顾瑛凭雄厚财力,广邀天下名士,在玉山草堂开办派对,饮酒作乐,赋诗撰文,“玉山雅集”一时成为江南著名的文化旅游名片。
据统计,前后约有一百四十余位文人参加这一雅集,它成为元末文人最后的狂欢。明朝初建,顾瑛父子被勒令迁徙,从此派对烟消云散。
其中西园雅集为后世文人雅士景仰,争相仿效,就在于“宋人躬身实践和付诸想象的诸种生活情趣”,营造出一种中国经典的文人生活方式。西园雅集因而也成为后世画家创作的永恒母题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后世知名画家创作的西园雅集图达一百多幅,可见其影响深远。
派对都有什么节目呢?
写诗、作画、奏乐、读书、说经,端的是高雅之至。
扬之水先生说:“两宋是培养'士’气的时代,前此形象与概念尚有些模糊的'文人’'士大夫’,由此开始变得清晰起来。政治生活之外,属于士人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也因此愈益变得丰富和具体。
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观瀑、采菊、诗歌和绘画,携手传播着宋人躬身实践和付诸想象的种种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