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候鸟 湖南都忙了些啥
为迎接候鸟 湖南都忙了些啥
随着天气转凉,候鸟开始南飞。湖南作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近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候鸟迁徙和越冬的安全。
衡南江口最近监测到一群斑嘴鸭。
衡南江口最近监测到一群斑嘴鸭。
9月24日上午,湖南省林业局召开2024年全省秋冬季候鸟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在随后举行了新闻通气会。这些紧凑的会议安排,旨在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守护好候鸟迁飞、越冬安全。
护好家园
湖南全境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上,记录候鸟393种,占全国候鸟种数的48.89%。湿地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湖南湿地面积有2056万亩。目前,湖南共建立了5处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重要湿地、50处省级重要湿地、45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78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这些地方是候鸟栖息的重要场地。
为了给迁飞湖南的候鸟提供更多安全舒适的家园,湖南省湿地保护中心主任宋自力介绍,今年,湖南又向国家林草局申报了5处国家重要湿地。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持续加强湿地资源管理,开展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资源和候鸟栖息地的违法行为。
努力没有白费,洞庭湖湿地生态状况越来越好。国家林草局发布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洞庭湖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据调查监测,洞庭湖越冬候鸟数量逐年增加,白鹤、黑鹳、白鹳等一级保护鸟类数量明显增加。在洞庭湖区发现有世界极危珍稀水鸟青头潜鸭繁殖栖息。在南洞庭湖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彩鹮。在东洞庭采桑湖发现了消失了20多年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粗梗水蕨,在南洞庭万子湖发现了目前洞庭湖面积最大的野生荇菜群落。在湘江湘潭段和洞庭湖区均发现了野生娃娃鱼。有“水中大熊猫”美誉的中华秋沙鸭数量逐年增加,分布区域扩大到“一湖四水”流域。
新闻发布会现场。
用好联合
近年来,湖南与江西、广东、湖北等相邻省份不断加强沟通协作,联合开展跨区域候鸟保护行动,共同筑牢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安全屏障。
护鸟机制联盟组建,要从2012年12月18日说起。当时,湖南桂东县、炎陵县及江西遂川县共同签署了《桂东、炎陵、遂川三县边界候鸟保护联防联保公约》。自那时起,炎陵县、桂东县在候鸟迁飞通道上,建立了牛头坳、红星桥、南风坳、寒口坳、白沙坳等候鸟保护站以及志愿者护鸟队。
这些年,机制在不断完善,联动越来越紧密。2020年6月,湖南省桂东县沤江镇、炎陵县下村乡、江西省遂川县营盘圩乡围绕“党建+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发起成立了湘赣两省千年鸟道“护鸟红色联盟”。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副处长罗明介绍,联盟中的“红色合伙人”由三个交界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内设临时党支部。2024年8月,蓝山县人民政府会同广东省连州市人民政府召开候鸟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协同会商推进会,共同签署《湖南省蓝山县 广东省连州市候鸟等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成立了两地分管县(市)领导为双组长,林业、公安、市场监管等为成员单位的候鸟保护联合执法机制。
联合巡护、值守、执法……跨区域协作机制常态化运行,共同守护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
候鸟。
持续发力
聚焦候鸟保护,近日,湖南发布了第4号总林长令。总林长令发布的当天,候鸟保护专项行动开始实施。行动时间从2024年9月13日至2025年4月30日,要求各地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做好候鸟迁飞通道及栖息地巡护值守和日常监管,严厉打击破坏候鸟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为抓好湖南候鸟主要迁徙通道保护管护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实施,湖南还实施了候鸟保护两年行动,力争到2025年12月底,在湖南91处主要候鸟迁飞通道、越冬地、繁殖地候鸟保护站点管护用房和简要设备配置全覆盖。此外,全社会候鸟保护氛围也在不断提升。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活动,湖南形成了爱鸟护鸟的良好氛围。
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林山表示,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湖南候鸟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候鸟种群数量总体呈现恢复性增长,候鸟迁飞通道、越冬地、停歇地生态质量有效改善,盗猎等破坏鸟类现象明显下降,滥食鸟类等野生动物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维护了候鸟迁飞越冬安全。
在10月,永州蓝山,将举行一场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五省候鸟迁飞通道跨区域联合保护行动启动仪式。届时,在蓝山的候鸟们见证下,一个新的联动保护机制将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