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必打卡:老北京涮羊肉和烤肉
冬季必打卡:老北京涮羊肉和烤肉
冬天来了,没有什么比一顿热腾腾的老北京涮羊肉更能温暖人心。从辽代壁画中的火锅到今日紫铜锅,涮羊肉一直是京城冬日里的经典美食。而烤肉则追溯至《东京梦华录》中的金中都酒楼,更是不可错过。无论是绵羊最肥时的涮羊肉还是熊熊炭火上的烤牛肉,这些传统美味不仅满足味蕾,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快来体验正宗的老北京风味吧!
涮羊肉:从宫廷到民间的美味传承
涮羊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相传,忽必烈率兵打仗途中,士兵杀完羊准备炖羊肉,当水即将烧开时,忽报敌军已向他们袭来。厨子灵机一动,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到水中煮熟,加上辣椒、葱花和芝麻酱而食之。忽必烈感到此肉非常鲜美,便赞不绝口并赐名“涮羊肉”。于是,“涮羊肉”便在北方流行起来了。
到了清代,涮羊肉更是成为宫廷名菜。据传慈禧还创造了一种养生火锅,每至深秋初冬,御膳房每日选白菊花瓣,用明矾水漂过,清水洗净,待暖锅鸡汤煮沸,先下鱼肉片,后下菊花瓣,菊花味苦平,久服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慈禧将菊花火锅定为她的冬令御膳,真是极会养生的。
烤肉:明代流传至今的京城美味
烤肉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明代。《明宫史·饮食好尚》中曾记载:“凡遇雪,则暖室赏梅,吃炙羊肉。”这种将切好的牛、羊肉片腌渍后,置于一种特制的圆形铁盘上(又称“炙子”)烤制而成的美食,逐渐流传到民间。
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完美结合
涮羊肉讲究的是肉质的鲜嫩和切片的技艺。正宗的涮羊肉选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的阉割绵羊,每斤羊肉要切成80片以上。切片时要求“薄如纸、软如棉、匀如晶、齐如线、美如花”,这样才能保证肉片在锅中一涮即熟,口感鲜美。
烤肉则注重腌制和烤制的火候。精选的牛羊肉经过特制调料腌渍后,放在特制的炙子上烤制。烤制时需要掌握好火候,才能保证肉质滑嫩,有“赛豆腐”的美誉。
现代北京的特色店铺推荐
东来顺:作为北京涮羊肉的代表,东来顺的涮羊肉以其薄、嫩、精、美而著称。这里的羊肉选自内蒙古西乌珠穆沁的阉割绵羊,每斤羊肉要切成80片以上,肉片薄如纸、软如棉、匀如晶、齐如线、美如花。
阳坊涮肉:以“东来西坊”为最,但大大小小的涮羊肉店如雨后春笋,遍布京城和郊区,即使是在乡镇甚至村坊亦多有涮馆。目前,寒冬来临,正是“涮羊肉”从短暂冷淡,又重新受到人们追捧和青睐的时节。
烤肉宛:始创于1686年,以烤牛肉起家,与同样创建于清代的烤肉季合称北京烤肉之魁——“南宛北季”,“南宛”即烤肉宛。烤肉宛以精选的牛羊肉、精湛的刀工、精美的作料闻名,再加上用专选的松枝、枣木、梨木烤炙,烤出的肉质感润滑,有鲜嫩“赛豆腐”的美誉。
烤肉季:始创于1848年,坐落在风景如画的什刹海边。烤肉季的烤羊肉精选原料,经过加味腌煨,并在特制的炙子上进行烤制,烤熟的羊肉含浆滑美,不腥不膻,常常使人食一二斤仍不尽兴。
冬日里的温暖盛宴
在寒冷的冬日里,约上三五好友,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铜锅旁,或是围坐在炙子旁,一边欣赏着肉片在锅中翻滚,一边谈笑风生,这样的场景,不仅是对味蕾的绝佳刺激,也是对感情的一次完美聚合。
所以,这个冬天,不妨来一顿正宗的老北京涮羊肉或烤肉,感受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温暖与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