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曹雪芹的深刻寓意与人生智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曹雪芹的深刻寓意与人生智慧

引用
百度
8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5%BD%E4%BA%86%E6%AD%8C%E6%B3%A8/8602696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8A018LD00
3.
https://m.qidian.com/ask/qperhskqbyc
4.
https://comment.scol.com.cn/html/2024/02/011081_1765594.shtml
5.
http://www.guoxuelu.com/ju/2654.html
6.
https://m.qidian.com/ask/qnjdyqbskwz
7.
http://wl.nanjing.gov.cn/wlzx/202407/t20240708_4709294.html
8.
http://book.newdu.com/m/view.php?aid=47850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当跛足道人唱出这句《好了歌》时,甄士隐正在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这位曾经的乡绅,因女儿丢失、家产被烧、投奔岳父受辱,最终在《好了歌》的启发下顿悟出家。而《好了歌》及其注解,也成为了《红楼梦》中最具哲理性的篇章之一。

01

《好了歌》:一首揭示人生无常的警世恒言

《好了歌》全文如下: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歌以“世人都晓神仙好”为开头,反复强调人们虽向往神仙般的生活,却难以割舍功名、金银、娇妻和儿孙等世俗牵绊。通过对比和反问,揭示了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

02

《好了歌注》:甄士隐的彻悟与警示

甄士隐在听了《好了歌》后,作出了更为具体的注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段注解通过具体形象的对比,进一步阐述了《好了歌》的思想精髓。它描绘了富贵与贫贱、生与死、得与失之间的巨大反差,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世无常、世态炎凉的现实。

03

曹雪芹的创作意图与社会批判

《好了歌》及其注解,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批判。曹雪芹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封建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危机的深刻认识。他嘲讽了统治者之间的权力斗争,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荒诞。

然而,曹雪芹并未找到现实的出路。《好了歌》中所宣扬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的思想,包含了浓厚的虚无厌世和宗教色彩。这种思想虽然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但也体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

04

《好了歌》在《红楼梦》中的地位与作用

《好了歌》出现在《红楼梦》第一回,是对整部小说主题的预示和概括。它不仅揭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也反映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危机。《红楼梦》中许多人物的命运,都可以在这首歌中找到影子:

  • 贾宝玉从富贵公子到出家为僧
  • 王熙凤从掌权者到被抄家
  • 林黛玉从才情出众到早逝
  • 薛宝钗从名门闺秀到守寡

这些人物的命运,都在《好了歌》中得到了预言式的体现。

05

《好了歌》的现实意义

《好了歌》虽然诞生于封建社会,但其揭示的人生哲理具有普遍意义。在当今社会,人们依然面临着功名、财富、爱情和亲情的诱惑与困扰。《好了歌》提醒我们:

  1. 看淡功名利禄:过度追求名利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失落
  2. 珍惜当下:人生无常,世事如梦,应及时行善
  3. 理性对待亲情:亲情固然重要,但不应盲目溺爱
  4. 保持清醒:不要被表面的繁华迷惑,要看到事物的本质

《好了歌》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超脱的智慧。它教导我们在面对人生困境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欲望所困,不被得失所累。

06

结语

《好了歌》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红楼梦》中最具思想深度的篇章之一。它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危机,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在当今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要以超脱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保持一颗平常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