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静老师教你掌握亲子沟通技巧:从对抗到合作的转变
邱静老师教你掌握亲子沟通技巧:从对抗到合作的转变
“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云课堂上,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FM98.5频率《今夜情为证》主持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邱静老师,分享了如何通过细致观察、表达感受、了解需求、提出请求这四个步骤来破除亲子沟通壁垒。她强调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增进感情,帮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理解与关爱,从而推动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形成,助力孩子快乐成长。
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不仅影响其人格发展,还关系到社会认知和心理健康。研究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减少抑郁症等心理问题,而不良的亲子关系则可能导致焦虑、抑郁、校园欺凌、网络成瘾等多种问题。
亲子沟通的实用技巧
1. 正向沟通的六大诀窍
正向指令取代负向指令:避免使用“不要”开头的指令,而是给出具体可行的行动指南。例如,将“不要乱跑”改为“请慢慢走”。
明確且具體的指令:确保指令清晰易懂。比如,将“快吃飯!”改为“請拿起湯匙繼續吃飯。”
注意表情和语氣:保持积极的肢体语言和温和的语气,避免给孩子造成压力或焦虑。
主动配合孩子能力: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调整沟通方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
适时核对理解状况:通过提问或请孩子复述,确认他们是否准确理解了你的意思。
认真倾听和回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注意力,通过点头、微笑等肢体语言表达理解和鼓励。
2. 八种改变沟通模式的交流技巧
学会有效表扬:关注过程而非结果,描述具体行为而非简单评价。例如,不要说“你真棒”,而是说“你今天主动帮助妈妈做家务,真的很贴心”。
健康表达愤怒: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学会用“我感觉……”的句式表达情绪,而不是将责任归咎于孩子。
积极回应而非条件反射:在回应孩子之前先思考,避免冲动反应,保持冷静和理性。
针对感受反馈: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帮助他们识别和表达内心感受,而不仅仅是关注行为表现。
纪律原则:对孩子的感受保持宽容,但对不当行为要设定明确界限,确保规则的存在是为了引导而非惩罚。
实战案例分析
一位小红书用户分享了自己与活泼好动的孩子改善关系的经历。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她学会了用温柔的方式引导孩子,而不是强硬命令。例如,将“快去做作业”改为“我们一起看看今天的作业吧,好不好?”这种改变让孩子更愿意配合,亲子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
另一位用户则通过《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的方法,学会了如何健康表达愤怒。当孩子犯错时,她不再用“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这样的指责,而是说“我感到很失望,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既传达了情绪,又没有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实践活动建议
你说我画:家长描述一幅图,让孩子根据描述画出来,锻炼双方的沟通能力。
静静听你说:设定三分钟时间,家长专注倾听孩子分享开心的事,不打断、不评价,只通过点头和微笑表达关注。
感恩对话:定期与孩子进行感恩对话,互相表达对彼此的感谢和欣赏,培养积极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亲子沟通不仅能增进感情,还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邱静老师建议家长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通过持续的练习和改进,建立起基于理解和尊重的亲子关系。这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能让家庭生活更加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