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重庆春晚分会场的气象黑科技:应急保障车如何助力演出成功?
揭秘重庆春晚分会场的气象黑科技:应急保障车如何助力演出成功?
2025年央视春晚首次在重庆设立分会场,主舞台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弹子石广场。这里不仅是重庆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也是气象条件最为复杂的区域之一。为了确保演出顺利进行,重庆气象部门提前数月就开始了紧张的气象保障工作。
两江交汇处的气象挑战
重庆素有“江城”之称,而弹子石广场更是两江交汇的特殊地理位置。这里不仅汇聚了长江和嘉陵江的水汽,还受到周围山地地形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微气候环境。重庆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况星介绍:“两江交汇处的风向、风速变化莫测,温度和湿度也与城市其他区域有明显差异,这对气象预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气象应急保障车:移动的“气象站”
为了应对复杂的气象条件,重庆市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从1月10日起,就将一辆气象应急保障车停靠在演出场地附近。这辆看似普通的车辆,实则是一个移动的气象监测站,搭载了多种高精尖设备:
- 车载移动气象站: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降雨量等基本气象要素。
- 激光测风仪:用于监测高空风向风速,对无人机表演等高空作业至关重要。
- 微波辐射计:可监测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为天气预报提供更精细的数据支持。
重庆市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况星表示:“这些设备能够为我们提供比固定气象站更精细、更实时的数据,特别是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对于预测局地天气变化非常有帮助。”
7×24小时的坚守
从2024年12月26日起,重庆气象部门就开始向春晚筹委会发送每日气象服务专刊,提供未来7天的天气预报。随着演出时间的临近,气象保障团队更是进入了24小时待命状态。
“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多次天气会商,分析各种气象数据,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天气变化的苗头。”重庆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表示,“特别是在演出前3天,我们还会增加夜间观测频次,确保能够捕捉到任何可能影响演出的天气变化。”
科技助力,精准预报
为了提高预报精度,重庆市气象局还特别调用了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数据。这些高科技设备能够提供更精细的气象监测数据,帮助预报员更准确地判断天气形势。
“通过卫星和雷达的监测,我们可以提前发现远处的天气系统,为预报提供更充足的时间窗口。”重庆市气象局科技发展处处长介绍道。
保障演出,万无一失
春晚重庆分会场的演出不仅有歌舞、戏曲等传统节目,还特别安排了大型无人机表演。这些节目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极高,特别是风速、风向和能见度等因素,直接影响演出效果和安全。
“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演出万无一失。”重庆市气象局局长表示,“通过精准的气象服务,我们希望能够为导演组和演员们提供最可靠的天气信息,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呈现最精彩的演出。”
随着除夕夜的临近,重庆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密切关注着天气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辛勤付出,为这场全球华人共同期待的视听盛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