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360发布会引燃AI绘图版权大战:一场关于AI生成内容的法律之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360发布会引燃AI绘图版权大战:一场关于AI生成内容的法律之辩

引用
观察者网
9
来源
1.
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24_06_12_737768.shtml
2.
https://www.sohu.com/a/785447744_115479
3.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4-06-13/doc-inayricv6808821.shtml
4.
https://36kr.com/p/2821072395717124
5.
http://www.legaldaily.com.cn/sylm/content/2024-02/27/content_8965650.html
6.
https://www.zhongyinlawyer.com/Home/LibraryDetail?Title=AI%2C%E5%9B%BE%E7%89%87%2C%E6%B3%95%E5%BE%8B%E9%A3%8E%E9%99%A9
7.
https://finance.sina.cn/2024-06-12/detail-inayntqw2915428.d.html?from=wap
8.
https://www.tisi.org/30491/
9.
https://www.zhonglun.com/research/articles/53093.html

360 AI新品发布会引发的AI绘图版权争议持续发酵,不仅牵动着公众神经,更折射出AI生成内容版权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

01

事件回顾:一场引发争议的产品演示

6月6日,360 AI举办新品发布会,在演示360 AI浏览器“局部重绘”功能时,使用了一张女性古装图片进行AI重绘。随后,AIGC创作者DynamicWang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这张图片正是由其开发的AWPortrait模型生成。

DynamicWang表示,360方面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他的AI绘图模型生成的图片,并在发布会上进行了产品“局部重绘”功能演示。对此,360集团副总裁梁志辉回应称,AI生图带来了一系列版权问题,虽然生成内容权利归属以及是否受著作权保护在法律上还很模糊,但作为产品经理,他还是第一时间联系了作者,并对可能存在的疏忽和问题表示了歉意。

然而,双方在赔偿方案上未能达成一致。DynamicWang表示,360方面提出以10倍价格购买模型授权,但他认为这并非合理解决方案。他强调,赔偿和道歉是前提,购买模型授权合作是后续事宜。6月12日,DynamicWang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喊话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要求对侵权行为进行公开道歉,并赔偿人民币1元。

02

法律分析:AI生成图片的版权归属之辩

这起争议的核心在于AI生成图片的版权归属问题。目前,法律界对此存在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AI生成图片应受著作权保护。北京互联网法院在首例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案中,认定涉案图片具备“独创性”要件,体现了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应被认定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崔国斌也表示,应该鼓励更多的人用最新的工具去创作,这远比笼统否定用户独创性贡献更具前瞻性。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AI生成内容不具有稀缺性,不应受著作权保护。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熊文聪指出,稀缺性是分析和认定独创性的角度,而独创性是“作品”法定要件之一。他认为,AI技术以极低的成本生产内容,本身已足够激励创作,用著作权法保护这类AI生成内容可能反而增加公众使用、传播成本。

03

行业影响:AI版权保护的现实困境

这起争议凸显了AI版权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方面,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尚未明确,导致创作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AI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版权保护体系带来了挑战。

从国际上看,美国版权局和法院都已明确表示,纯AI生成的内容不受版权保护。在国内,虽然有判例支持AI生成内容受著作权保护,但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完善。2023年7月,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公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虽然对AI生成内容的管理和使用做出了规定,但并未明确版权归属问题。

04

未来展望:构建AI版权保护新体系

面对AI版权保护的现实困境,专家建议从多个层面寻求解决方案。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崔国斌建议,立法者应强化中间商和平台的注意义务,要求其更积极地预防或阻止公众用户的侵权活动。同时,社会应开发更有效地利用水印、加密、过滤等技术措施,来预防侵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主任李文宇则表示,并非所有的人工智能生成作品都属于著作权的保护范畴。应该遵循“保护在先、利用在后”的原则,平衡创作者、使用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360 AI新品发布会引发的这场版权争议,或许将成为推动AI版权保护立法的重要契机。正如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一庭副庭长朱阁所言,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构成作品,需要个案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保护创作者权益的同时促进技术创新,将是未来立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