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惠州水系新貌:东江、西湖和潼湖湿地的生态蝶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惠州水系新貌:东江、西湖和潼湖湿地的生态蝶变

引用
8
来源
1.
https://puning.guangdongwater.com/mtinformation/info.aspx?itemid=5798
2.
https://www.ccgp.gov.cn/cggg/dfgg/jzxcs/202403/t20240301_21589179.htm
3.
http://www.huizhou.cn/news/newsc_counties/newsc_hz/202407/t20240703_1563328.htm
4.
http://www.hzzk.gov.cn/bmpd/thstzhq/dtzx/content/post_5450780.html
5.
https://www.gdjct.gd.gov.cn/mtzl/content/post_199671.html
6.
http://www.huizhouwater.cn/default.aspx?pageid=63
7.
http://www.ccgp.gov.cn/cggg/dfgg/gkzb/202412/t20241209_23827457.htm
8.
http://www.isenlin.cn/sf_9C99AB90F8874F6AAC83DAFA4EDC7159_209_66E3D680754.html

惠州,这座岭南古城,因水而兴,因水而美。近年来,惠州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不仅让河湖治理水平大幅提升,更成功推动了水经济的蓬勃发展,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01

东江:粤港供水的生命线

东江是惠州的重要水源,也是香港的生命线。1964年,为解决香港严重缺水问题,国家决定兴建东深供水工程。工程北起东莞桥头镇,南至深圳水库,主线长约68公里,于1965年3月1日通水。据统计,1965年通水以来,东深供水工程已实现稳定无间断对港供水近60年,累计对港供水295亿立方米,相当于650多个深圳水库。

广东历来非常重视对港供水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东深供水工程经历了多次改造升级,并持续在立法保护、加强机构力量、水质保护、科学调度、高标准管理等方面发力,对港供水工作取得一系列新成效、新突破和新发展,焕发蓬勃生命力。

02

西湖:生态修复提升城市品质

惠州西湖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惠州的城市名片。为保护这一珍贵的水资源,惠州市实施了多项生态修复工程。2024年,惠州西湖生态修复项目启动,计划维护元妙观和南南湖两个湖区共12.3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

项目通过竞争性磋商方式采购维护服务,预算金额为63.245266万元。采购需求包括维持惠州西湖元妙观和南南湖两个湖区的生态修复,具体内容详见磋商文件第二部分。合同履行期限为合同签订之日起1年。

03

潼湖湿地:打造生态与科技融合的新地标

潼湖湿地位于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是广东重要的湿地资源。近年来,惠州将潼湖湿地纳入特色滨水主题公园规划,致力于将其打造成生态与科技融合的新地标。

2024年7月,《惠州市区绿地系统规划(2023-2035)》印发实施,将潼湖湿地公园列为10处特色滨水主题公园之一。规划秉承“以人为本,优化服务”、“生态优先,激活特色”、“系统规划,完善体系”的原则,通过“自然郊野公园-城镇公园-乡村公园”三类、三级的公园体系划分层级。

此外,潼湖生态智慧区还推出了“潼心研学”活动,融合自然与科技知识,吸引园区企业员工子女参与。活动通过参观环保设施、3D打印展厅、湿地公园科普馆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感受园区发展的蓬勃生机。

04

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惠州通过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不仅改善了水环境质量,还带动了水经济发展。据统计,惠州通过碧道建设,带动了周边乡村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在惠城区横沥镇黄沙洞村,依托金沙湖水库,发展起特色民宿和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芦洲镇则通过举办李花节、荔枝节等节庆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惠州正积极探索水周边资源整合利用和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培育绿色水经济新业态。目前,惠州已将桃花源、东江游、鹿江乐园、津头湖渔家文化村等10宗项目纳入绿色水经济新业态项目,其中7宗已进入全运营或部分运营阶段。

随着河湖长制的深入推进和水经济的蓬勃发展,惠州正朝着“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的美好愿景稳步前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