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琛遭遇网暴:公众人物如何自保?
许琛遭遇网暴:公众人物如何自保?
2024年的一个周末早晨,许琛像往常一样打开微博,却发现自己被大量转发和评论淹没。幸运的是,这次是因为她的一条评论引发了网友共鸣,而不是网络暴力。但这个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在当今的社交媒体环境下,任何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发,不仅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更让许多公众人物饱受困扰。从2006年的“女子踩高跟鞋虐猫事件”到2024年许琛的遭遇,网络暴力已经从最初的“正义批判”演变为不分青红皂白的情绪宣泄。据统计,2013年至2015年间,我国网络暴力事件数量增长了267%,而受害者中超过一半是社会公知人物。
面对网络暴力,公众人物应该如何保护自己?许琛的处理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她选择了冷静克制的态度,没有过多阐述事件细节,避免被误解为卖惨,同时呼吁大家抵制网络暴力。这种处理方式既保护了自己,也展现了公众人物的责任感。
事实上,面对网络暴力,公众人物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保持冷静与理性:避免情绪化回应,以免进一步激化矛盾。许琛选择不回应,就是一种理智的处理方式。
收集证据并举报:保存攻击性言论的截图等证据,并及时向平台举报,利用规则制止恶意行为。
公开澄清事实:针对不实信息,发布声明澄清真相,减少谣言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
寻求法律支持:当网络暴力严重侵害权益时,可咨询律师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例如,2022年1月,15岁的寻亲男孩刘学州因网络暴力自杀身亡,其养家外祖父母委托律师对参与网暴的行为人提起诉讼。
调整心态与保护隐私:学会心理调适,必要时暂时远离社交媒体,同时加强个人隐私保护。
积极引导舆论:用正面内容回应负面评论,争取公众理解和支持。
借助第三方力量:与公关团队或专业人士合作,制定有效危机应对方案。
倡导网络文明:呼吁粉丝和网友共同抵制网络暴力,营造健康、理性的讨论环境。
许琛的遭遇和她的应对方式提醒我们,网络暴力离我们并不遥远。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导火索。因此,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学会保护自己。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时,如何才能避免成为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如何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理性的网络环境?
网络暴力是世界各国在享受互联网快速发展过程中共同遭遇的发展难题和治理难题。正如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教授王四新所说,网络暴力如千万滴水汇成河流,当河水高涨把大坝冲垮,要如何追究每一滴水的责任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理性发言,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网络暴力,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