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照耀:《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伴随着悠扬的歌声,电影《闪闪的红星》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故事发生在1931年的江西柳溪村。主人公潘冬子的父亲是名红军团长,在随部队长征前送给冬子一颗红星。这颗红星不仅是红军的标志,更成为了冬子心中不灭的信念之光。母亲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被烧死,这让他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在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他完成了送盐上山、破坏吊桥等任务,逐渐成为勇敢机智的小战士。最后,冬子如愿戴上红星,加入了红军队伍。
潘冬子:从砍柴娃到红军战士的成长蜕变
潘冬子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从一个普通的砍柴娃,到成为一名机智勇敢的红军战士,这个过程展现了他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在影片中,有一场经典的送盐上山的戏。面对敌人的封锁,冬子巧妙地将盐化成水,浸湿了棉袄,成功躲过了敌人的搜查。这个细节不仅展现了冬子的机智,更体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应变能力。而当他在雪地里艰难前行时,那颗红星始终闪耀在他的胸前,仿佛在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红星:信仰与希望的象征
红星在影片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红军的标志,更代表着希望和信仰。每当冬子遇到困难时,他都会想起父亲临行前的话:“记住,这颗红星是你的,也是我们的,更是中国的。”这句话成为了他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冬子终于戴上了红星,正式成为一名红军战士。这一刻,红星的象征意义达到了顶峰。它不仅是冬子个人成长的见证,更象征着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艺术特色:儿童视角下的革命叙事
《闪闪的红星》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影片通过儿童的视角,展现了革命斗争的艰辛与伟大。这种叙事手法使得影片既具有教育意义,又不失童真童趣。
影片中的音乐和舞蹈元素也值得一提。比如那首脍炙人口的《红星照我去战斗》,以其优美旋律和激昂歌词,成为了几代人心中的经典。这些艺术元素的融入,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也加深了观众对革命精神的理解。
当代意义: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闪闪的红星》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它所传递的精神内涵。影片中展现的信念、勇气和牺牲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和平年代,我们虽然不再面临战争的威胁,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存在。潘冬子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代,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都是克服困难的关键。正如影片中所展现的那样,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路。
《闪闪的红星》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精神的传承。它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所传递的信念、勇气和牺牲精神,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让红星永远闪耀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