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教授教你如何用正面管教搞定熊孩子
耶鲁教授教你如何用正面管教搞定熊孩子
“熊孩子”大叫的问题,让不少家长感到头疼。耶鲁大学心理学和儿童精神病学教授艾伦·卡兹丁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解决方案——ABCs正面行为纠正项目,通过前置条件、行为和后果来引导孩子的正确行为。这种方法不仅能改善孩子的表现,还能减少父母的压力,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艾伦·卡兹丁教授的权威性
艾伦·卡兹丁教授是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和儿童精神病学教授,长期致力于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ABCs正面行为纠正项目,是基于应用行为分析(ABA)理论,经过大量实证研究验证的有效方法。
ABCs正面行为纠正项目的原理
ABCs正面行为纠正项目的核心是通过三个要素来改变行为:
前置条件(Antecedents):指行为发生前的环境和刺激。通过调整前置条件,可以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
行为(Behaviors):指具体的行为表现。需要明确界定哪些行为是需要改变的,哪些行为是需要培养的。
后果(Consequences):指行为发生后的结果。通过正向强化来鼓励良好行为,而不是惩罚不良行为。
具体操作方法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与孩子一起制定清晰、具体的行为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例如,可以设定“在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不能大声喧哗”的规则。
创造积极的前置条件:在容易发生问题的场景中,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在去超市前,提醒孩子要保持安静,可以带一些他喜欢的玩具或书籍,分散他的注意力。
及时给予正向反馈:当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立即给予表扬和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关键是及时和具体。
避免负面惩罚:尽量不要使用惩罚,因为惩罚只能暂时抑制行为,不能教会孩子正确的做法。
保持一致性和耐心:改变行为需要时间,家长需要保持耐心,持续地应用这种方法。
实际应用案例
一位母亲分享了她使用ABCs项目改善孩子大叫问题的经历:
“我儿子在商场里经常大叫,让我非常尴尬。我开始使用ABCs方法:每次出门前,我会和他一起复习‘在商场里要保持安静’的规则;在商场里,我会时刻关注他的行为,当他表现好时,我会立即表扬他;如果他开始大叫,我会平静地提醒他规则,并告诉他如果能安静下来,我会奖励他一个小礼物。经过几周的努力,他的大叫行为明显减少了。”
与其他管教方式的对比
传统的管教方式往往侧重于惩罚,如打屁股、吼叫或隔离。这些方法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来看会带来负面影响,如增加孩子的焦虑和压力,损害亲子关系。
而ABCs正面行为纠正项目则强调通过正向强化来培养良好行为,避免使用惩罚。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改善孩子的行为,还能促进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
结语
面对熊孩子的大叫问题,家长不妨试试耶鲁教授推荐的ABCs正面行为纠正项目。这种方法不仅科学有效,还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记住,改变需要时间,家长需要保持耐心和一致性,相信通过努力,一定会看到积极的变化。